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还要下哪些功夫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21-01-12

  1月8日,由上海研究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项目组共同研创的《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暨“上海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点功能”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蓝皮书从国别、领域、数据等维度,对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认为,非洲和中东欧地区是未来“一带一路”合作潜力比较大的新兴地区。

  项目组成员周亦奇博士对总报告进行了介绍,报告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度型开放,降低生产要素跨市场流动壁垒,实现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更有效利用,从而从机制上提升高质量增长的驱动力量。其中,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是资本市场深度改革和开放的重要契机,科创板市场引入国际资本将有助于提升币值稳定性。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未来经常账户持续大规模盈余将难以为继,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差。当前,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境外资本服务国内科创市场,将不仅有助于净化科创市场竞争环境,还可以提升科创市场发展的理性和成熟度。

  专题报告从“一带一路”建设的数据分析、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与东盟地区经济合作三个角度,研究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专题报告提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正进入方案细化、分工体系优化和绩效强化的阶段,将成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的动力源。

  报告还从市场行为主体角度,分析企业家精神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机制,认为,上海应发掘其城市精神中的企业家精神内涵,树立榜样,形成价值共振,将利益与理念结合。

  在人才吸引方面,建议上海应积极对标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和杭州等地的人才政策,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弥补吸引人才流入的制度“短板”。推动人才多样化战略,不拘一格降人才,注重吸引工匠型和技术产业化实践型人才。同时,降低居住成本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人才政策的重要任务。上海尤其需要在住房制度、户籍门槛、其他公共服务配套等领域加强改革探索。

  项目组成员曹嘉涵博士对地区研究部分进行了深入解读。地区研究部分选取了东盟、非洲和中东欧等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三个不同区域正对应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发展合作阶段。

  东盟是与上海经贸往来最为密切的“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合作的重要样板。东盟2019年超越美国,成为上海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上海的东盟投资在“一带一路”国家总投资当中比较高,而且主要集中在工程承包领域,例如柬埔寨国家基建一半以上都是由上海建工承担。当前,上海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合作正从单纯要素往来向制度化合作方向发展。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效应与发展红利外溢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上海和非洲的投资,包括贸易都有比较显著的增长。以前上海对非洲,主要是以出口为主,从非洲进口很少。但是“一带一路”提出以后,上海从非洲进口大大增加,对于非洲出口能力的培养有显著作用。报告将上海与非洲“一带一路”合作放置于联合国2030年发展目标和非洲地区工业化的背景下讨论,提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助力非洲工业化的重要催化器。

  中东欧地区是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力地区。投资方面,捷克和塞尔维亚两个国家是成为了上海企业主要投资的对象,主要涉及装备制造业、酒店、旅游、地产等行业。报告提出,虽然上海与此地区的经贸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中东欧在科创和基础设施上的潜力与投资空间,将有利于此地区成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新热点。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