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如何吸引年轻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09-13

  8月底,武汉提出力争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房,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同月,“长沙人才服务窗口”正式揭牌,长沙首次开辟16个人才服务窗口,联动开展业务受理,标志着“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进入落地的新阶段;7月初,南京正式实施住房新政,为中高层次人才和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住房保障,吸引和留住各类优秀人才在南京创业创新……

  近几个月来,长沙、武汉等众多城市纷纷抛出“送房子”“送户口”“送钱”等措施,人才争夺战的范围也从高端成熟人才延伸至青年人才。

  接壤广州,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大学城等优势资源的南海,同样集聚着一批批年轻人,如何能留住这些青年力量为南海所用?当南海发出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的口号时,又能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南海?

  8月底至9月初,南方日报“十城演义”跨省调研组相继走进长沙、武汉、杭州、南京,走访政府部门、企业和高校,为南海引才寻找借鉴。

  A 搭平台、再培训

  30岁年轻人成企业“一把手”

  8月末的一个普通工作日,下午四点,一走进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很快就会发现,手机信号正因拥挤的人潮而变得“虚弱”;光谷地铁站内,推着各式拉杆箱的返校学生、面带焦虑的上班族,加快着整个地铁站行人的步伐。据了解,这个地铁站常因为人太多而挤不上车。

  光谷,这个在武汉地图上的“弹丸之地”,每日熙熙攘攘,聚集着一批批的大学生、创业者、科研人员和企业工作者。蓬勃的朝气,使“青春”正成为这里的专属名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武汉有青年人才150多万。其中,从一线城市回流武汉的年轻人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年轻人口新增率、净增率位居中部城市之首。

  “年轻人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一个新的消费动力。”当地一家大型光电企业的公共关系科科长向记者感慨,其公司附近的新建商品房,不少被该公司的年轻员工买下。

  除了拉动消费,年轻人更是产业发展重要源动力。数据显示,武汉每年新增的大学生创业企业都在千家以上,并孕育了斗鱼、车来了、卷皮网等一批独角兽企业。

  因此,重视青年人才,成为不少公司共同的选择。

  武汉本地龙头企业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为年轻人搭建起一个发展平台。“我们坚信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手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集团层面设有针对青年人才的“总经理培养计划”,会大胆起用青年人才,“例如集团几个下属公司的一把手,上任时也不过30岁左右。”该负责人说。

  同在光谷的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则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完备的途径。“员工一进来,就会先接受一个基础学习包的课程,然后就会被列入集团资源池或者管理中,再被分配至适应的职位。”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行业知识更新快,公司还会根据需求给员工进行再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

  离武汉300多公里外的长沙,企业同样在“争夺”年轻人才。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不少年轻人已经做到总经理、总监。”三一重工副总经理陈静告诉记者。

  在引才和留才上,三一重工可谓不遗余力,“我们会给员工开出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甚至股权。”陈静说,他自己十年前作为研究生毕业进入公司时,“三一就开出了6000元的薪酬,而一般的公司大概只给出3000元左右的月薪。”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