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是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之一,计划单列市、中国经济特区,简称深,别称鹏城。深圳位于广东省南侧、珠江口东岸,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国家创新中心、全国性金融中心,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的口岸城市。深圳东接惠州,南邻香港,北连东莞,西隔珠江与珠海、中山相望。深圳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诸多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深圳下辖9个区,管辖面积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44万人,户籍人口495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一、深圳历史
深圳市前身为宝安县,宝安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设置,属东官郡(后改为东莞郡),郡治设在宝安县(深圳南头)。宋朝时宝安县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盛产食盐,元朝时又以出产珍珠著名。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1573年明代时扩建东莞守御千户所,建立新安县(县治设在南头)。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是明清时莞深港地区的政治中心。
清朝初年深圳建墟(今罗湖一带),因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取名深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或租借给英国。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深圳墟。
1979年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下设龙岗、葵涌、龙华、罗湖、南头、松岗6个管理区。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81年深圳升为副省级,同时恢复宝安县,管辖深圳除经济特区外的原宝安县区域。
1982年成立罗湖区,辖经济特区全部范围,下设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4个区办事处,1988年实行计划单列市,赋予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9年深圳证卷交易所诞生。1990年撤销罗湖、福田(原上步)、南头、蛇口、沙头角5个管理区,成立罗湖、福田、南山三个市辖区。1993年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区、龙岗区,1998年增设盐田区,2007年成立光明新区,2009年成立坪山新区。2010年深圳特区扩大到深圳全市范围,同年成立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2011年新增龙华和大鹏两个功能新区,2016年龙华和坪山两个功能区升级为行政区。2018年撤销深圳特区管理线,成立光明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前是两市共管,改为深圳管理)。
二.深圳地理
深圳地势东南相对较高,梧桐山(深圳最高峰,海拔942米)、七娘山、排牙山以及马峦山等都集中在这一带; 中部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也包括部分山地,如凤凰山、羊台山等;西部为平原为主,从罗湖延续到南山(靠后海片区),从宝安到松岗(靠珠江口)滨海平原分布较广。
深圳纬度较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明显,季风的影响大,年降雨量约2000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台风影响大,平均年度台风影响4~5次。
三.深圳经济概述
1.2020年经济概述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7670.24亿,居中国城市第三位,广东省城市第一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9%。工业产值达36520亿,增长2%。2020年源于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89亿,比上年增长3.9%,其中中央预算收入5932亿,地方预算收入3857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1897.31亿元,增长21.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8020.54亿元,增长14.4%。
2.2019年经济概述
2019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6亿,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6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1%:39.0%:60.9%。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30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1亿元。
四.深圳经济分析
1. 深圳经济发展快,成绩显著
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典范,是中国经济成功的标志,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创阶段(1980-1992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呈现高速增长,在此阶段深圳GDP平均增长率达37.4%,远高于同期全国9.5%和全省14%的平均水平。
第二阶段是深化阶段(1993-2012年)。根据邓小平南巡讲话,深圳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优化产业结构,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突破口,后来确立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在此阶段深圳经济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6.8%,高于同期全国10.2%和全省13.0%的平均水平。
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2012年-今)。十八大以来是深圳创新发展阶段,深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推动有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驱动经济发展,深圳跃居中国城市经济规模排行榜第三名。
短短40年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79年的1.96亿增长到2020年的2.77万亿,居内地城市第三位;规上工业总产值由1979年的0.61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3.65万亿,居内地城市首位。远高全国和全省的平均增长水平,让深圳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一座国际化城市。
2. 战略新兴产业比重高
深圳是工业大市,工业产值常年排在中国各城市第一或第二位(与上海相差不多),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10156亿,占GDP比重37.7%,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亿元,约占了新兴产业的一半,是当仁不让的经济主力;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增加值分别是1597亿元、1145亿元、1085亿元,是深圳第二档主力产业;海洋经济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都在300-500亿之间,是深圳第三档产业。
2020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4893亿元,较2019年略有下降,但还是深圳经济的绝对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381亿元,海洋经济产业428亿元,生物医药产业408亿元。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72.5%和66.1%,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等行业增速超过100%,化学药品原药、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增长45%以上。
被称为宇内第一街道的粤海街道,深圳虚拟大学园所在地,聚集了众多科研机械,包括6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活动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研发机构227家(其中获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74家),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深圳经济提供了原动力。粤海诞生了华为、中兴、腾讯、大族激光、迈瑞、达实、金蝶、华强文化等公司,苹果、高通、ARM、微软知名外企等也在这里设立办事处或研发中心。粤海成为了中国科技最为澎湃的地区,2019年创造了2500亿元GDP,占深圳11%,是深圳经济的缩影。
3. 深圳金融实力强劲
深圳是中国金融中心之一,第一证券交易所落户在深圳,平安、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从深圳发展起来的。金融产业是深圳的主要产业,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仅次于信息技术产业。2019年金融业增加值3668亿元,是服务行业的领头羊。2019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39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9461亿元,增长13.2%。
2020年深圳金融发展更加迅速,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18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8021亿元,增长14.4%。
4. 深圳外贸发达,实现出口28连冠
深圳及珠三角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为深圳外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深圳外贸发达,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基地,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74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6709亿元,增长2.7%;进口总额13065亿元,下降4.7%。
2020年进出口总额30503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6973亿元,增长1.5%,实现内地城市出口“28连冠”;进口总额13530亿元,增长3.6%。
5. 现代服务业稳定增长
2019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3668亿元,增长9.1%,是深圳服务业第一主力;批零业增加值2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是深圳服务业的第二主力;房地产业增加值2284亿元,增长8.7%,在深圳服务中排第三位,以上是深圳服务业的主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6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8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2101亿元,增长12.0%。
2020年深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4%,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76.1%,其中金融业增加值419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增加值2883亿元,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