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说。对于上海金融业而言,坚持开放、勇于创新,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征程中的关键词。
引入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募基金和外资控股理财公司,推出国内首批利率期权产品、多个国际期货新品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超过90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并持债3.3万亿元……上述种种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自去年以来取得了新的进展,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中的排名已连续2次位居第三。
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格科集团是国内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DDI显示芯片设计公司。该集团在去年计划以境外主体格科开曼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但亟需在上市前解决境内员工履行股权激励计划的用汇问题。针对该企业员工数量和期权发放批次较多、可操作性较复杂,且并无先例可循的问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审慎评估各类跨境资金合规风险,积极设计资金跨境支付方案,为该企业圆满解决了问题,打通了其在科创板上市前的关键环节,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也响应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在2020年2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30条意见”)中“研究支持为外国投资者直接参与科创板发行和交易提供便利汇兑服务”的要求。
2011年,上海发布实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政策,开启了全国QFLP试点先河。截至2020年末,已参与试点的75家机构累计投资项目431批次,投资金额折合人民币约390亿元,主要投资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作为QFLP试点企业之一,弘毅投资的被投企业资产总值约2.9万亿元,整体销售额约8600亿元,为社会提供了超过45万个就业岗位。弘毅投资于2011年使用该试点资质和所获投资额度成功投资石家庄鸿锐集团,后者是全球最大的PVC检验手套及国内最大的丁腈检验手套生产企业。这一投资不仅为上海QFLP试点提供了成功的路径实践,也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金融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2014年,在上海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之际,弘毅投资又通过QFLP试点成为城投控股的第二大股东。“通过上海QFLP试点,弘毅将美元换成人民币投入了中国的A股公司——城投控股,将国外资本投资到上海公司,而且是国有控股公司,这是第一例,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弘毅投资有关人士说,“通过QFLP试点,弘毅投资走通了境内境外投资的路径。这种试验是宝贵的,这也为城投控股等国资背景企业走出国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上海金融业的创新远不止于此。去年以来,人行上海总部推动发布国内首批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利率期权产品;低硫燃料油期货、国际铜期货正式挂牌交易,有利于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全球定价竞争力;债券作为期货保证金业务在境内期货市场全面实施;在全国首批2家保险机构接入后,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实现对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全覆盖。
为积极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创新制度体系,坚定推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2020年,人行上海总部推动发布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推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试点;推出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试点,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和人民币的信心;开展自贸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新片区企业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实现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实现境内外资金的高效归集;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服务平台上线。
开放融通国内国际
“我加入友邦中国的时候,我们还经常去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今天,全世界的同行都会来学习中国保险业。中国保险业的市场规模虽然还比不上美国,但创新能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友邦人寿首席客户官姜利民对记者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获发个人人身保险业务营业执照的外资保险公司之一,友邦保险于2020年获批“分改子”,即上海分公司改建为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人寿。
除了外资独资寿险公司之外,全国首家获批设立的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安联保险)、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信利再保险)、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合资基金投顾公司(先锋领航投顾)均落户上海。全国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中的4家、31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的28家均落户上海。截至2020年末,上海有持牌金融机构1674家,其中外资、合资金融机构占31%。在沪外资法人银行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总数的一半以上。
2020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达1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约88%。设立在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等金融市场开放步伐都在稳步扩大。截至2020年末,共有905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3.3万亿元。同时,现券买卖交易时段的延长、特殊结算周期服务(T+N)和循环结算服务的推出,进一步便利了境外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此外,中央结算公司与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联合发布《使用人民币债券充抵场外衍生品交易保证金》白皮书,助力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截至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3.4万亿元,同比增长62%。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