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1.2%,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进口同比增长109.7%,总量居全市第一、比重占据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50.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25%;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15.86%,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6.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56%,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港区码头全景。 孙进涛摄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的典范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于 2008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由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而成,规划面积9.72平方公里,建设码头泊位 21个,享有“保税、免税、免证”和“境内关外”等特殊政策。经青岛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保税港区先后整合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出口加工区,率先实现了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功能政策叠加、融合发展,为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作出了示范。目前,统筹管理范围规划总面积约69.77平方公里。一直以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坚持“优化、创新、开放、改革”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带动青岛出口加工区及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保税港区与出口加工区整合发展效应明显。
201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海关特殊区域整合优化发展要求,首先将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整建制划转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理,现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园区自划转至保税港区以来,保税港区管委采取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园区经济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园区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额、财税收入、到账外资分别达到划转前5年总和的3倍、4倍、8倍和2倍,已初步形成精密电子、保税物流、机械装备和高端棉纺织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引进过亿元项目20余个。 2017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9%,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1%,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7.3%。
2016年底,青岛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作出决策部署,将青岛出口加工区整建制划转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管理,现为青岛出口加工区管理局,至此,青岛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全面整合。 2017年以来,青岛出口加工区坚持“在划转中理顺,在理顺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原则,总体实现了人员、资产、财税、制度等各方面的有序过渡,园区发展势头喜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8.3%,实际到账外资同比增长632%。
忙碌的集装箱码头
远洋货轮满载货物从港区出发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积极推进汽车口岸建设发展
以新旧动能转换深挖区域发展潜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高效有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专门成立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实际,科学决策,以“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总体要求,找准对外开放与新旧动能转换的结合点,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抓“四新”促“四化”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系列工作,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功能政策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批新业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突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围绕“挖掘区域功能政策潜力、推进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叠加、实现港口功能与特殊政策集成、培育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新产业”四项重点工作,编制完成《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方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特殊政策功能区。
同时,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经过多方对接、反复研究,梳理完成10项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事项及24项待突破的政策汇总,并及时将有关内容提报上级部门。对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补充、调整和完善。通过定期集中调度,明确重大项目基本情况、当前建设进度、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下步具体推进措施和完成时限,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逐一落实项目推进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严格磕兑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落实度。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