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深圳人才公园上空,1101架无人机腾空飞跃,“深爱人才 圳等您来”等字眼依次闪耀,向各行各业的人才致敬。
“只要有想法、沉得住气,来深圳的每个人都有成才机会。”“过去我一直说,深圳是中国最适合海归创业的城市,没有之一。未来,我相信依然如此。”“我们畅想未来的深圳,很可能会成为科学发现和重大基础发明的摇篮,定义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发展方式……”
11月1日,深圳迎来第四个“人才日”。当天,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启幕,本届论坛以“开放、包容、先行——打造国际人才高地”为主题,向全球传递深圳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开放包容胸怀接纳全球英才的决心。
论坛特设主旨演讲环节,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2017年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等7位大咖嘉宾,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来深圳的每个人都有成才机会”
“1996年送你去深圳时,我在你内衣里缝了700块钱,想着你才中专毕业,在深圳那么大的地方,有口饭吃就好,千万别饿着了。没想到,现在政府给了你一个大师工作室。”
当天,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发电机主任工程师王建涛的分享赢得阵阵掌声。
1996年,18岁的王建涛怀揣一张中专毕业证来到深圳,之后一直在核电发电机检修领域勤耕锐进,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申请专利148项,已获授权87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现在,王建涛有“三高”: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生,分别是职业资格、专业职称和学历的最高等级。深圳为他搭建的“王建涛核电设备维修技能大师工作室”不但获评全国电力行业设备运维优秀班组,还培养了高技能人才46名、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10名。
回忆自己20多年来的变化,王建涛说,深圳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只要肯努力,来深圳的每个人都有成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