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实现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力争实现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2014年基础上翻两番,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全市重要支柱性产业,建成10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3至5家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的龙头企业。”这是昆明市文产办发布的公开资料上提出的目标。
作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必然选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是昆明市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城市文化品牌、加快建设辐射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核心区的关键要素,也是抓住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应对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
政策
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 昆明占比近半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昆明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848家,占全省41.2%。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50家,占全省的43.6%。2014年昆明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为全省唯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超过百亿的州市。2016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速约15%。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创产业发展,早在“十二五”期间,就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并对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产业园区的认定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办法,优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软环境。一批老旧工业厂房正在改造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首批10个“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挂牌运营,产业聚集效应正在形成。
“十二五”期间,“昆明制造”的民族文化产品相继登台亮相,《云南映象》《孔雀》等演艺精品在全国演出上千场,并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0多场。舞蹈剧《十面埋伏》、音乐剧《阿诗玛》作为中国音乐剧节开幕式开演剧目隆重推出,进入上海人民大舞台参加中国音乐剧展演季演出。新知图书集团在西南地区建设了67个连锁书城,在南非、斯里兰卡、泰国等9个国家建设了9个国际连锁华文书局,对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在市文产办看来,昆明的文创产业仍处于培育和提升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首先,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其次,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不够平衡;此外,文化企业中,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
“123456”思路统领跨越式发展
时间迈入“十三五”,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开放”为基本原则,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园区建设、产业融合、项目带动,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20年,使全市文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完善,文化影响力和对其他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若用具体量化指标来表述,可以归纳为: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40%。按照“一圈两区六带”(环滇池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拓展区和辐射区、六带延伸的产业发展布局)空间开发格局,构建文化特色鲜明,区域功能明确,发展重点突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占全市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市文产办表示,要贯彻落实“123456”发展思路,即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昆明市重要支柱性产业这一目标,明确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个效益相统一,确立龙头、主导、特色(1+2+4)发展三类业态,打造“一圈两区六带多点”四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实施五项工程建设,提供六大保障措施,促进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思路
7大产业舞动文产龙头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确立了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现代传媒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演艺业为特色的“1+2+4”文创产业结构。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创意之都”建设,广泛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创意设计人才、创意设计企业、机构和工作室入驻昆明,提升文化创意设计整体水平。
现代传媒业——建设集新闻发布、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全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大力发展数码内容制作、手机游戏动漫,搭建新媒体产业发展平台。
信息传输服务业——大力发展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为支撑的新兴信息服务业,支持发展新兴网络增值业务。引导和扶持内容集成平台、服务集成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公共内容服务。
文化旅游休闲业——重点发展时尚娱乐、休闲娱乐、体验娱乐、数字娱乐,形成多层次的文化旅游休闲消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推动转型发展。
节庆会展业——发挥中国—南亚博览会、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品牌展会,引进更多国际国内品牌会展落户昆明。把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国贸中心建设成昆明举办国际性、综合性和大型专业展的主要承接地,打造国际会展都市。
工艺美术品业——积极发展“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门类,提升特色文化产品知名度,建立民族民间手工艺人培训基地,加强与高校的互动交流,实现人才之间的传输,实现民族技艺的活态性保护,在艺术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积极培育画廊、拍卖行、艺术家工作室、文化艺术中心等组成的工艺艺术品市场主体。
演艺业——不断调整创新、充实提升《云南映象》《十面埋伏》《阿诗玛》等为代表的精品演艺项目,通过品牌效应,与娱乐、商务、餐饮等相关领域结合,培育拓展演艺市场空间。重点推进昆明剧院、春城剧院等老旧剧院的改造提升和昆明杨丽萍大剧院、聂耳大剧院等新建项目的规划实施。
“一圈两区六带”重构文产格局
环滇池生态文化旅游圈——围绕滇池增强文化创新创造力与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强化环湖生态圈、文化旅游圈、休闲体验区建设,打造城市生态新窗口、文化体验新载体、综合旅游新地标。以主城五区为核心,全力培育“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要素聚集、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环滇池生态文化旅游圈。
文化创意产业拓展区和辐射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拓展区包括安宁市、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阳宗海风景区。通过加快产业园区和项目的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影视拍摄等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辐射区包括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倘甸和轿子山两区。通过发展民族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县区脱贫,重点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文化旅游等产业。
六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延伸带——主城-晋宁-玉溪、红河发展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民族工艺品等业态;主城-宜良-石林-文山发展带,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民族工艺品等业态;主城-安宁-楚雄-大理发展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业态;主城-富民-禄劝-攀枝花发展带,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民族工艺品等业态;主城-寻甸-东川-昭通发展带,重点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民族工艺品等业态;主城-嵩明-曲靖发展带,重点发展印刷包装创意设计、教育咨询、特色文化旅游等业态。
路径
5项工程增加文产发展活力
为了切实增强文创产业发展活力,昆明市将实施5项工程建设: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大健康产业、与旅游业、体育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金融业、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利用昆明市作为全省文化创意产品集聚地和展示销售中心的优势,构建集聚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各大门类、辐射全省十五个州市的综合市场。
——重点推动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提质升级,打造广告传媒产业聚集区;加快紫云青鸟云南文化产业博览园、呈贡斗南花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形成民族特色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昆明重机厂、昆明铣床厂原址等拟建或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明确定位、完善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与时尚设计深度融合。
——进一步保护和开发翠湖文化圈和金马坊文化圈,重点发展时尚消费、高端珠宝等产业形态,将其打造成为昆明市的文化地标。保护提升以昆明老街(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代表的市井文化体验区,以民俗民风、市井文化为内核,步行街区、历史建筑和景观小品为文化向导,把街区建成为昆明城市名片。
——着力打造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创意出口重点文化企业,使其成为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体;大力推动新知图书国际华文书局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项目。着力推动紫云青鸟云南文化产业博览园保税功能区建设。
政策优惠+资金奖励=实在支持
去年9月14日,昆明市出台《关于加快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贯彻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税收、资产和土地处置、工商登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用实实在在的奖励,加强政策集成创新和支持力度。
《意见》明确,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文化企业,经企业申请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十三五”期间,对年产值达到10亿元(含)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次性奖励运营公司30万元,年产值达到20亿元(含)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次性奖励运营公司50万元。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按照从高不重复的原则,补助文化企业5万元;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补助文化企业10万元,首次达到1亿元以上的,补助文化企业20万元。
昆明市还将按照相关实施办法,给予上市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金扶持。
重点项目
昆明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
昆明金鼎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全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用地37500亩,投资规模30亿元。目前,金鼎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正在积极筹建,《云南金鼎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组建方案》已报省委宣传部获准通过,1.2亿元的发展基金筹建工作全面启动,省文投的1000万元投资资金已经到位。
昆明重工871文化创意工场项目
昆明重工871文化创意工场项目由原昆明重机厂老旧厂区转型改造实施,厂区现有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预计改造完成后的建筑面积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是我市目前体量和规模最大的老旧工业厂房转型文化产业园区项目。昆明重机厂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对项目进行总体规划,初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目前厂区环境整治工作已全面开展,墙面修复、墙体加固、绿化修整、卫生清洁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C86山茶坊项目
C86山茶坊项目由原云南电视机厂老旧厂房修缮改造实施,项目位于东风东路86号,占地约17.6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配套条件。于今年7月正式开园运营。
“彩云里·悦天地”文化艺术园区
项目于9月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充分利用原昆明橡胶厂老旧厂房,通过对部分老旧工业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改造和再利用,形成全新的文化艺术园区。项目投资概算为3.1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已签约“创库”艺术工作者及“创库”品牌拥有方,将打造成为一个升级版“创库”。
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项目位于西山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为1.45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将建成功能完备的艺术交流中心。目前,艺术交流中心艾维美术馆的5000平米主体展馆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已先后举办抗战胜利70周年画展、唐卡展等多场专业美术展。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美术馆休闲区域正在建设,项目其余主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秘境M60
秘境M60文创园园区占地60亩,于2015年8月正式开园,目前已蜕变成独具云南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创园区。园区严格把控业态,餐饮类的业态严格控制在20%以下,其余业态都与文化创意相关。现在,园区入驻企业已有90余家,囊括了广告、设计、摄影、绘画、雕塑、影视制作、手工艺创意产品以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诸多文化项目,入驻率已达100%。
《侠隐》影视拍摄场景——屋顶世界项目
该项目计划投资8080万元,依托石林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宜人的气候条件,以清末民初建筑风格为基调,在樱花峪西面建设一个占地135亩的影视拍摄基地,包括影视拍摄场景、精品酒店等。项目于去年10月开始动工,目前主体建设部分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美工和室外装修和做旧,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
慕尼黑啤酒节落地昆明
去年5月,昆明市政府与东方慕尼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确定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在昆明举办“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活动,并相应取得“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品牌”在昆明的授权使用。首届“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活动已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活动共持续17天,共吸引超过7万人次市民参加。今年7月29日至8月13日,第二届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在昆明如期举办。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