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通报1至10月经济运行情况,多项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
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信息技术制造行业增长21.9%,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增长16.1%,生物医药行业增长10.7%。武汉市产业转型升级迈入新阶段。
新产业、新资本、新项目,新的“三驾马车”齐发力,带动武汉加速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据《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7-2018》,武汉跻身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前40强。
专家认为,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中,武汉经济出现了可喜的新变化。体现在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去产品库存效果明显、降成本增效益成果可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社会发展短板补齐提速、新模式及新业态竞相涌现、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形成。
新产业壮大城市筋骨
“武汉是联想的大本营之一,这里对我来说,亲切得跟自己另一个家一样。”本月初,在联想创新科技大会·武汉峰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特别强调了武汉基地的重要性。
武汉移动互联产业基地是联想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截至今年9月,武汉基地已累计实现产值1382亿元,出口123亿美元,连续3年蝉联湖北进出口企业冠军。
目前,联想武汉基地每天产能超过14万台,可同时支持30多种机型并行生产,一台手机或平板电脑,从下订单到出厂只需36小时。
像联想这样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正成为带动武汉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经济数据显示,1至10月,烽火通信、上汽通用、东风本田、冠捷科技等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4.4%、63.9%、29.9%和29.5%,为信息技术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生物医药领域也实现“中部崛起”。今年6月,长江产业基金联合汉德资本和人福医药,完成对美国医药细分行业龙头RiteDose公司的收购,引进BFS(吹瓶-灌装-封口)技术在武汉落地。此次并购涉及资金6.05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湖北企业实施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9月,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16年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50强”,武汉光谷生物城,紧随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综合实力位居第三位。
武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十一五”末期,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是武汉的主导产业。2011年,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3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仅占37.7%。如今,这3大产业投资比重已超过60%。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武汉作为内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高新产业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武汉市相关人士表示,除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外,武汉还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和充实城市经济发展“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