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创新热土引外来院士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7-12-01

  人杰地灵出院士,创新热土迎院士。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的公布,两名无锡籍院士的当选,让无锡人再次关注起这座城市与院士的各种“情缘”。近两年来无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这座盛产院士教授的城市,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创新气质。昨从市科技局获悉,目前我市共建成139家市级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48人、院士团队及专家2004人。

  院士成“老朋友”: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得知陈坚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后,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欣喜万分。因为,陈坚是汉光的“老朋友”了,他们之间开展合作已有十年之久。作为一家专门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企业,从2007年起,汉光生物便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合作,每年进行产学研项目转化,平时生产上遇到问题,学院还会派问题小组上门服务。

  “陈坚校长每年会来好几次,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重点开展科研指导。”公司总经理徐堃透露,2012年,公司迫切需要新产品拓宽销售渠道,陈坚将其“发酵法生产丙酮酸”项目落到了汉光,项目不但实现了产品化,而且还从中衍生出了多个新产品,仅丙酮酸这一产品每年就能给公司带来2000万元的效益。十年间,陈坚给汉光带来的不仅是新产品,还为其输入了一批科技人才,助推公司科研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作为远游在外的宜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大学学习环境工程开始就关注宜兴环保产业的发展,在多次走访环保企业后,任南琪深感宜兴的环保产业缺乏高技术支撑,迫切需要进行产能结构调整。2010年,在任南琪的努力下,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宜兴共同组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并于第二年组建哈宜环保研究院。研究院将市场优势与技术优势紧密结合,开创了“一个科研产品+一个研究所(团队)+一家实施产业化的企业”模式,打通了科研成果与公司产业转换之间“最后一公里”。目前,哈宜平台上已诞生出6家具有“单打冠军”潜质的成长型公司。今年1至10月,公司营业收入达4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5%。

  院士“集聚计划”:推动区域在重点产业打造核心优势

  中科院院士丁汉虽不是无锡人,却成了无锡的荣誉市民,连他自己都说成了“新无锡人”。说起丁汉与无锡的渊源,还要追溯到6年前惠山区大力开展政产学研布局,时任区长的吴仲林率队到访丁汉工作的华中科技大学,商讨共建产业研究院。“此前对无锡并不很熟悉,但经过深入交谈,发觉无锡尤其是惠山已经具备了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丁汉告诉记者,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成立后,自己一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惠山。“我们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件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机器人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与开发等方面,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院长丁汉很推崇德国弗朗霍夫研究院的模式——技术落地生根、形成品牌、加入国家创新体系。据了解,近来,丁汉团队又在轨道交通车体智能化打磨领域取得突破,许多高铁、地铁企业纷纷向研究院抛出橄榄枝,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