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永久会址所在地。每届西博会,都以一种熟悉的方式标记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刻度。
今年的第十六届西博会上,德国作为主宾国,派出了由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先生率领的百人代表团,其中,半数为德国的知名企业家。他们的到来以及一系列互动性活动的开展,重量级项目的签订,使得作为成都三大国际合作园区之一的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在自己的“周岁宴”上收获颇丰。
两年后他是中德创新产业合作核心园区的首批投资者
作为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成都访问时的随团德国企业代表,德国最大的环保企业欧绿保集团董事长史伟浩当时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座非常具有活力、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他会对成都进行深入地考察调研,并积极寻找环保领域的投资商机。而两年后当他再次来到成都时,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11月2日,第十六届西博会正式开幕的前一天。史伟浩在半天时间里参加了两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活动:一场是在成都科学城举行的中德创新产业合作核心园区揭牌暨四川对德重大经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包括欧绿保在内共有6个项目签约落户该核心园区,签约总金额40亿元,项目涉及高端制造、研发创新、高端服务等多个领域。
另一场是在天府新城会议中心举行的成都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国际合作园区项目对接会,成都首次以中韩、中德、中法三大国际合作园区为主体进行综合性投资环境推介,现场签订了19个战略合作协议和重大项目投资协议,签约金额1586.3亿元人民币。其中,西门子与京东方携手合作约定将在蓉打造“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融合发展的典型项目。
“环境关乎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国的环境服务市场不断增长,将成为该领域全世界最大市场。我深信中国和德国企业在环保服务方面有很大合作潜力,而我们刚和成都天翔环境开始合作,这将是该领域最大的中德合资项目,也希望能打造出一个标杆项目。”据史伟浩介绍,此次在与成都中德天翔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权收购协议的同时,他们还与成都天投集团、成都中德天翔投资有限公司、成都中德西拉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四方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水处理、园林景观、固体废弃物处理、危险性废弃物处置、黑臭河体整治、海绵城市等多个项目中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引进国际专家,为“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提供专业服务。
当然,作为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坚定拥护者,他也给出了下一个对成都的承诺,那就是未来把这项被称为“绿色煤炭”的技术在这里落地。
五年后她在这里“主持”中德企业的“相亲会”
同一时间,在离两场签约仪式会场不远的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里,中国德国商会川渝区域经理杨米莎正忙着为第二天也就是本届西博会开幕首日举行的中德经济论坛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作为第十六届西博会主宾国德国和中德经济合作联委会框架下的重要活动,中德经济论坛以“结构转型与区域发展”为主题,聚焦产业转型的数字化、区域合作机遇以及城市化的创新驱动等专题,汇聚中德政商界领军人士的真知灼见,为深化中德经济合作搭建对话交流平台。论坛期间,与会嘉宾围绕数字化在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挑战、区域合作、城市化的创新驱动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并举行了中德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吸引300多家中方企业、100多家德方企业分别携带项目现场对接。
“这是我们办公室成立5年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杨米莎告诉记者,5年时间里她看到了越来越多德国的优秀企业来成都投资发展。比如西门子,他们在2011年的西博会上和高新区签订了投资协议,宣布在成都建立德国本土外的首家数字化工厂——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2013年9月,西门子成都工厂顺利建成投产,今年7月19日,西门子又宣布对成都项目再次增资,西门子成都工厂的产能产量由此将再次得到提升。
“应该说,西门子代表了德国企业普遍的投资轨迹,它们会更加注意风险的控制,会更加仔细地一步步去考察、去确认,当确认一个地区的确具备了合适的投资条件和机会后,就会把这种合作扩大。”杨米莎说,就像在中德经济论坛上,德国的企业代表们说的那样,成都和德国的合作目前有着最好的条件和机会:首先成都是当前中国战略布局中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而作为建设中德平台的核心区,双方的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门子、大众、海瑞克等知名的德国大企业都已经在成都投资发展。同时,成都已经开通了91条国际(地区)航线,即将成为继北京、上海后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加之从成都出发的蓉欧快铁,延伸到了德国纽伦堡,将四川与德国间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距离缩短到15天等,“这些都激发了德国来这里发展的兴趣,你可以看到,这次西博会上有50多家德国企业在展馆现场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