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影映着南宁创新驱动发展催生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南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南宁累计投入市级科技经费近5亿元。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达1430亿元,总产值突破1250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1件,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让南宁这座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迸发出崛起的力量。
科技创新得到有力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全面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强、操作性好、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013年1月,南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近年来,南宁以发明专利倍增为主要抓手,集聚多方合力努力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落实,推动了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提升了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而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变化和特点,南宁明确强调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建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南宁科技创新引领性力量。2015年12月28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自治区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考核验收组对南宁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经过考核,南宁市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
“十二五”期间,南宁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南宁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创新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
尖端科技引领新兴产业
2015年12月,首列南宁本地产地铁列车驶下生产线,填补了广西轨道车辆生产的空白,意味着南宁高端装备业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在制造南宁地铁列车的过程中,“轻量化铝合金车体专用焊接机器人”功不可没。南宁南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南宁市科技项目“轻量化铝合金车体专用焊接机器人系统及优化相关焊接工艺和工装设计”,最终实现大型铝合金部件焊接高质量、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目前,该项目建成了广西首条轨道交通用铝合金车体焊接机器人焊接生产示范线,预计年产值可达6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而同样是通过承担南宁科技项目,广西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所研发的“CPS反应粘技术”,广泛应用于北京电网工程、防城港核电工程、国家粮库、广西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诸多“行业标杆”的背后是怎样的创新路径?市科技局给出的答案是“以科技项目实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南宁市先后引进、开发中广轨道1号盾构机、真空带式压滤机等工业新产品、新技术675(项)个,引进、开发新型大功率铝合金散热器、毒氟磷原药等高新技术和新产品536(项)个。2015年,南宁高新技术企业达234家,是“十一五”的2.63倍,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