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莞市“特色小镇”百花齐放,长安、厚街、黄江等镇先后公布“特色小镇”建设计划,根据其项目规划,东莞在发展特色小镇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培育好特色小镇,防止“千镇一面”一哄而上,关键还得有特色产业,并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跨界整合好各方资源,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合力突围。
2017年,东莞明确“园区统筹组团发展”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核心战略。
同时,东莞增创开放新优势,不断打造开放新格局。今年9月5日,东莞印发了《关于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的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下称《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提出突出成果转化,将东莞全域打造成为北接广州、南连深圳,贯穿珠三角东岸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破跨区域跨领域的制度障碍,推动重大科技平台和基础设施共享以及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深度融合。力争用三年时间,将东莞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名城,迈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从“单兵作战”到“联合攻坚”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先后提出,为地区的空间重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带来一系列的调整机遇,深处核心地带的东莞甚至被放在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同一水平进行谋划。
新契机下,东莞明确“园区统筹组团发展”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核心战略。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核心战略位置进一步凸显,成为东莞提升城市地位,更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要抓手,带动人才、产业、资本等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今年以来,东莞市“特色小镇”呈现百花齐放的阵势,长安、厚街、黄江、石碣、大岭山等镇先后公布“特色小镇”建设计划,根据规划,这些“特色小镇”项目引入了大量的外界资源,成为东莞城市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以长安镇为例,据统计,2016年长安镇手机出货量占全球八分之一,相关产业配套率达99%,相关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集聚了上万名手机研发人员。
长安镇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氛围浓厚。近年来,该镇全力扶持以步步高为核心的手机企业发展,落户OPPO、vivo、小天才全球研发总部,力争3—5年内打造2家千亿级企业。
2017年,东莞明确“园区统筹组团发展”作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核心战略,将东莞划分为六大片区及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并以松山湖片区为试点,先行先试,有序铺开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工作。
园区统筹组团发展,不是调整行政区划,而是将片区内的多个发展单元组合成一个大片区,构建“集团发展区域”,发掘片区土地发展空间,为承接重大项目、承接新动能提供空间,推动发展从“单兵作战”转变为“集团联合攻坚”,从过去“各自为政”的发展方式向“共谋共建”转变。
对于东莞而言,园区统筹是在区域空间融合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功能融合、交通融合、配套融合、生态融合等方面做文章,为东莞的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从关注“内在”向“内外兼修”转变。
加速创新要素流动融合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面对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横沥镇做出了“‘搭便车’时代已结束,‘买车票’时代已来临”的判断,决定大刀阔斧、扎扎实实开展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横沥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吴国洪介绍,5年来,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引导下,横沥从一个低端的塑料玩具模具镇转型升级为汽车等高端工业产品模具镇。此外,横沥模具还扩大产业链,延伸到智能手机、电子设备制造等先进技术领域。
横沥模具产值不但连续5年保持增长,工商登记模具企业数也由2011年的363家,增加到2016年的1257家,达到规模以上模具企业从13家增加到81家。5年间,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模具企业由8家增加到34家,成为横沥乃至东莞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亮点之一。2016年,“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科技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一一个特等奖。
协同创新推动了横沥从“模具名镇”向“模具强镇”转变。鼓励创新,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领和指导。要实现“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不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当前东莞而言,对正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提出,在创新布局上,东莞要重点建设好“一廊”“两核”“三带”。“一廊”指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两核”为松山湖(生态园)和滨海湾两大创新核,“三带”指广深高速(含沿江高速)、莞深高速、广深铁路三条创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