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积极招才引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9-28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成都这座识才爱才、重才聚才的城市将如何做好人才工作?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学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加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常住人口居住管理等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在蓉发展,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1+2+n”人才管理机制

  年初,成都即出台“人才新政十条”,提出设立引才“伯乐奖”,对引荐人或机构给予最多不超过20万元的奖励;对新创建的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基地(园区),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设立总规模超200亿的三大引导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这一成都历年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对来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达到中西部领先水平,甚至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2015年,成都市人才总量为376.2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0.75万人,技能人才153.30万人。人才总量比上年增长了34.62万人,增幅10.14%。上扬的数据背后,是成都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整合汇聚政策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具体实践。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将通过积极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构建‘1+2+n’多元管理机制,催生动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1+2+n”多元管理机制中,市人才办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成都人才发展中心参与人才政策调研、发展环境评估、人才资源统计等工作,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负责运用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搭建交流平台、聚集高端人才;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街区、重点楼宇及企业、“一校一带”等区域建立的若干个“新型人才工作站”,服务企业、服务人才。

  积极招才引才

  形成“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

  “我们引进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的英国rolls-royce(罗罗)公司工程技术总监王先生及其团队,促成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叶片项目落户,并通过‘成都人才计划’从海外名校和知名企业引进了该领域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在“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曾为记者举了例子。在上述团队的努力下,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研发生产实现了“成都造”,同时引来中科院、中科航发、朗星无人机等项目相继落户,形成涵盖发动机核心材料、零部件、整机装配、无人机生产以及配套维修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航空动力小镇”,实现以人才领跑创新,推动经济升级跨越的新常态。

  目前,成都在引才工作上已经逐渐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同时,对人才及项目引进经验进行了梳理提炼,探索形成的“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已在全市推广运用。

  加强队伍建设

  组建全国首个新型人才组织

  结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加强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成都已探索组建全国首个由组织部门主管、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指导,“促进人才发展”为主旨、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新型人才组织——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其作用正进一步发挥。

  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主要有三大功能:招才聚智、服务人才和服务发展。促进会成立一年来,主要承接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圳行”招才引智活动等共65场,累计5000人参与,提供服务58次,开展国际国内交流7次,与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等7个国际人才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对接高端人才53名,成功引进7名。

  结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要吸引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在蓉发展,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的要求,成都正着力构建“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综合服务体系,为人才营造宜业宜居宜商、体现国际品质的发展环境。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