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成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加快企业“走出去”战略,是成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需要,是提升成都产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
昨日,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阎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要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仅仅依靠引进来是不够的,要鼓励本土的企业、产品、技术、人才等“走出去”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加快国际化进程
对成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国际化进程对当前的成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阎星说,从全省层面来看,成都近年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站上了万亿级的新台阶,是全省许多重大工作的主要战场。成都必然要走开放之路,带动省内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川省要设立自贸区,从经济优势、区位优势来看,成都必然是中心。
从全国层面来看,成都是与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甘肃等省市实现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尤其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的双核之一,成都必然要加大开放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出在中西部地区引领、辐射和集散的功能。
从全球层面来看,成都处于中国西南腹地,是我国向西联接中亚、西亚地区并延伸到欧洲,向南联接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节点。成都必然要走开放发展之路,在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前沿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参与竞争,提升成都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地位。所以,虽然成都目前的区位、经济发展在开放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突破盆地桎梏,聚集全球优质资源,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可从六个方面着力
那么,成都如何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呢?阎星表示,这需要在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功能的同时,着力实现城市功能与社会影响、文化影响、驱动模式、城市性质的有效契合,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成都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一是以国际产业转移为契机,发展融入国际的高端产业。围绕“三产联动、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联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融入国际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以空陆联运为突破,建设联结国际的交通枢纽。航空时代的来临,为成都依托“一市两场”国际化区域性交通枢纽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三是以全面创新为动力,创建领先国际的区域创新体系。从发展趋势来看,城市经济体系正在向知识经济迈进,创新要素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自然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被视为重中之重;四是以旅游会展为切入点,搭建迈向国际的交流平台。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是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塑造个性魅力的重要依托。要将全球化力量与地方优势相结合,以国际会展和涉外旅游为切入点,搭建起国际化的具有区域性支撑的交流平台;五是以包容性城市为目标,培育接轨国际的城市环境。包容性城市是联合国提出的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兼容并包已成为国际化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六是以“走出去”为抓手,构建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仅仅依靠引进不算真正的国际化,要鼓励本土的企业、产品、技术、人才等“走出去”才是真正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