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目的所在。近期,围绕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合肥市出台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闪烁着信用体系、“放管服”改革、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关键词。今之合肥,正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的同向发力下,加速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聚力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朝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阔步迈进。
建设信用城市,筑牢发展基石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从2003年启动“信用合肥”建设,2015年成为国家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到2017年荣获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作为包公故里的合肥,充分发挥诚信文化的丰厚底蕴,坚持从党委、政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围绕“信用合肥”建设开展了一系列锐意探索,以实际行动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为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创造了坚实支撑。
2017年11月28~30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会,合肥市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合肥门户网站获评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特色性平台网站”荣誉称号。这是继7月份获评“全国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城市”之后,合肥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本年度第二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信用合肥”门户网站上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出台...合肥市信用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伴随着创建工作的走向深入,合肥市找准了信用体系建设的“任督二脉”,明确提出,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让信用信息在全市、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用起来”“动起来”,以共建共享为基础,通过搭建信用共享平台,把原先分散于各个部门和领域的信用信息,为实现信用数据、信用承诺书、双公示数据、红黑名单、联合惩戒等数据上传下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如今,从申报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到就业创业,享受公共服务,搭乘飞机、高铁出行,信用信息惩戒已被广泛应用,违法背信行为不仅在当下受到制裁,更会在个人信用上留下难以去除的污点,对就业、升学、贷款等重要事项造成长远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合肥加大全市信息共享力度。建设人口库、法人库,初步建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动态共享省、市总量达11亿条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数据,解决了政务基础数据来源,为基础信用信息的归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运行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能够推进宏观经济、公共信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以及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库的整合。不仅如此,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并通过项目验收,实现全市51个市直单位信用数据共享,归集信用数据2500余万条,实现“数据可进、记录可查、网站可看”的阶段性目标,成为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
在这一过程中,合肥市按照“一中心、两体系、一网站”架构,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建设,构建数据共享网络,扩大信息联通规模,提升信息归集覆盖率,强化信用信息查询应用,积极打造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合肥市信用平台。“一中心”指信用信息中心、“两体系”包括征集与共享交换体系、信用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一网站”即信用合肥门户网站。在信用平台建设之外,合肥市在强化制度保障、构筑标准体系、梳理目录清单,信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上即将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针对“老赖”的天罗地网正越织越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正在建立健全,“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更加浓郁,“信用合肥”正在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新名片”。
全面深化“放管服”,注入发展“新活力”
“合肥工厂是大陆集团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一直在合肥持续加码,四期项目全部投产后,规模将位居全球前列,成为德国马牌轮胎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的基石。总经理王小骥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也是当初来合肥投资建厂的重要原因之一。
张小骥的话,道出了许多来合肥投资兴业的客商心声。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入驻,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
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除了信用造就的“强磁场”外,还在于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打出系列权责清单“组合拳”,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创新管理的“加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既是政府深化改革、开创新局的施政“先手棋”,又是今后一个时期深化职能转变的“着力点”,更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身在合肥的老百姓有了真真切切的体会。
“审批难”、“难审批”,一度是企业和办事群众面临的难题。精简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让广大老百姓少跑路,这是人们共同的心声。对于企业来说,“放管服”改革,能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享受到政策红利,促进合肥市营商投资环境持续向优发展。
投资体制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方面。合肥简政放权的举措中,就有进一步优化投资审批改革,及时印发出台《合肥市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严格按照国家、省目录界定的核准范围,市级不新增任何核准事项,凡未纳入核准范围的,一律实行备案管理。做好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的衔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除国家和省要求市级备案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全部下放到县(市)区。在实行分类“瘦身审批”、创新社会事业类项目审批的同时,合肥还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清溪净水厂PPP项目、高新区和新站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开工建设,胡大郢污水处理厂PPP项目、轨道2号线PPP项目完成社会资本方招标……近年来,合肥放宽了准入限制,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和拓展信用监管领域,建立完善信用监管体制。
为推进网上办事便利群众,合肥市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市发改委等14个市直部门开展试点,加快推动网上服务大厅与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的数据对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推进政府工作机制从业务驱动转为数据驱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城市服务个性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拥抱新时代,落实新部署。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用好“关键一招”,着力抓改革;探索“领跑之路”,着力抓突破;形成“良好开端”,着力抓开局,奏响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最强音。今年,合肥市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全方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快实施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同时以创建“双创”示范城市为契机,激发市场发展活力,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蓬勃健康发展。
均等布局公用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就像空气、水,是广大市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支撑。社会公共服务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福祉,其供给规模和服务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越一个又一个台阶,对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正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需求。受不同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家庭状况等因素影响,市民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肯定有所差异。有的可能希望身边建个医院,有的则需要停车场,有的想要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等等。这些需求都有其合理性,也应该得到满足。如何平衡好城市发展和市民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考验着市委、市政府的智慧。
为满足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要求,合肥市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以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和全覆盖为目标,高处着眼,细处落笔,编制出台了《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面向2020年,远景展望至2030年,为合肥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绘就了路线图,并荣获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规划》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为基础和引领,以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享有均等教育、多彩文化、丰富体育、优质医疗、满意的社会保障和可靠的公共安全为核心目标,制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合肥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具体任务。统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六大领域,实现了“多规合一”,在全国属首创。着力构建“省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便利性,全面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打造区级文体中心和示范性公办养老设施,每个街道、社区至少建设一个“邻里中心”,加快推动合肥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合肥历史陈列馆等一批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与规划编制同步,配套建立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库。项目库主要包括6大领域、40余类设施,并统一纳入合肥市市级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建设实施。预计到2020年,合肥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到2030年力争达到国际城市先进水平。
今之合肥,唯有更加注重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能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7年,一场以“提质、提速、提品、提效”为目标的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在合肥火热开展。交通整治、立面改造、公厕革命、城市出入口环境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全面铺开,合肥以“绣花功夫”精心打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让这座城市更宜居、更文明、更有温度。同时,合肥市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修编了《合肥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制定了《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实现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均等化和全覆盖,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提升,向县域、农村覆盖拓展,进一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期待,建设和谐宜居幸福之城。未来五年,全市将继续坚持民生至上,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建设健康合肥,深化平安合肥建设,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