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从自治区统计局召开的2017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全年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039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
服务业成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GDP比上年增长7.3%,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增速自2011年以来首次止住逐年回落的态势,近两年已经有7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0%—7.3%区间,企稳态势明显,服务业成为广西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从统计上来看,一产方面,农林牧渔业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特别是园林水果和蔬菜产量创近年新纪录,糖料蔗扭转连续3年下降的势头,实现了正增长,林业、畜牧业生产也比较稳定。
二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其中食品、电力、有色、电子、木材加工等行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工业生产用电恢复性增长,企业利润增长也比较快。
尤其是在三产方面,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9.8%,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7.9个百分点,是近15年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服务业各行业中,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广西经济结构向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7年,广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4.2%、45.6%和40.2%,与2012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8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41.9%和49.8%。
民生支出增长较快
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民生支出总额3996.26亿元,增长13.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2017年民生支出较快增长,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支出增长得比较快。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6.15亿元,组织52.3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9000多家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村,实现900个贫困村出列和6个贫困县摘帽。
此外,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6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任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1%,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CPI上涨1.6%是8年来的次低涨幅
2017年广西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6%,与2016年涨幅持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保持一致,位列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13位。自2015年以来,涨幅连续3年在2%以下,是8年来的次低涨幅。可以说,2017年CPI最大的亮点就一个“稳”字。
食品价格上涨是近年来推动CPI上涨的最主要动力。2017年食品价格下降1.5%,是广西8年来首次下降,拉动CPI总水平下降约0.3个百分点,成为抑制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所监测的14类主要食品价格七涨七降。
目前,国际经济复苏向好,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实现平稳增长,2018年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广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持续保持平稳上涨态势。
农村居民收入全面增长
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全国第4位,连续两年排名全国前列,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国水平。
农村居民的财产净收入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居民或村集体参与各类农民合作社投资获利,以及土地流转收入增长。在转移净收入方面,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2017年广西农村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为137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报销医疗费收入184元,比上年增9.7%。
总体来看,2017年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成果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