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佛山先进装备制造成产业结构优化新引擎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1-31

  佛山制造业的结构变迁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像中国其他制造业城市一样,佛山仍是依靠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技术模仿、数量扩张型、廉价生产要素投入、牺牲环境。上世纪80年代,“三来一补”主要以劳动力和土地等低成本要素招商引资,换取技术、资金和市场。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研发能力。

  佛山制造起步早于全国其他城市,暴露出来的产业结构问题也更早,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之前,佛山就意识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佛山产业转型升级采取了“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思路,对佛山优势传统产业就地转型升级,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产业方向,采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提升优势产业的技术含量,实施“质量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与此同时,“引进培育增量”,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兴装备制造产业,对佛山原有的制造业全产业链进行升链、强链与补链。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风向标。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必然选择。惟其如此,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确定十大重点突破领域,其中八项属于装备制造业。事实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装备的有力支撑。佛山要从过去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配合、参与者,向整合全球产业链的主导者转变,提升装备制造水平是关键。

  佛山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作为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领衔城市,经过30多年积累,制造业从改革开放初的乡镇企业起家,通过“三来一补”建立起六大优势制造行业;通过南海、顺德企业改制,异军突起的民营企业又将传统制造优化升级为十大优势制造行业。正是基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佛山市的装备制造一直在优化升级过程中。

  从历史看,家电、家具、铝型材、纺织等产业是佛山的支柱产业,但由于佛山产业集群中同一产业领域内,几乎所有企业都生产同一种产品,彼此是替代关系而非互补关系。因此,企业间往往相互模仿,产品同质化严重。这种模式削弱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动力。

  佛山产业经历了几次大洗牌,佛山制造业的发展模式逐渐从依靠规模取胜和价格促销的模式,转向品质化、品牌化的竞争态势。如今佛山在优化传统制造业结构,提升制造也自动化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先进智能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制造大市”佛山的产业结构的变迁图清晰可见。

  回顾佛山制造业近年升级和结构优化带来的变化,可以用三个“提高”来概括:第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开始,佛山每年财政投入超过20亿元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7%,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超过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45%,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第二,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家电、家具、陶瓷、铝型材等优势传统产业以“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加快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效益逐步提升。2016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53.6亿元,增长43.4%,总量稳居全省首位。第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实施“以质取胜、技术标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拥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近6400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和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