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阴从“工业立市”迈向“工业强市”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01

  江阴市,地处江尾海头,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之北;江阴市因“大江之阴”而名,简称澄,古称暨阳,有“延陵古邑”“锁航要塞”之称。

  改革开放初期,江阴市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强。其特点是立足本土,面向市场,依靠自己的力量,抱团发展乡镇企业。

  在撤县建市的30年间,江阴始终坚守实体经济,咬住制造业不放松,通过转型升级,其实体经济成分更加多元化,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目前,江阴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突破14万家,年销售超百亿企业20家,各类上市公司4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2家,2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近日,记者走进江阴,感受改革、创新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活力,以及实业家们身上散发的坚守实业的“工匠精神”。

  转型升级 旧动能焕发新活力

  新桥镇,因桥而名,把守着江阴市东大门。这个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人(约含3.5万流动人口)的弹丸之地,却创造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这片土壤不仅成长出千亿级的实业巨擘,更裂变式“疯长”出一大批叫得响的实力企业,一批全国某个产业领域的“单打冠军”。

  镇重点项目办主任张贝贝告诉我们:今年上半年,该镇多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镇域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86.5亿元、9.66亿元和356亿元。

  7月14日下午5时许,在该镇半开放式的海澜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身着海澜制服的工人穿梭在欧式风格的厂房之间。

  从“男人的衣柜”到“全家人的衣柜”,海澜集团以海阔天空,波澜壮美的气势,海澜之家全国连锁店发展到4000多家,提前一年实现营业收入过千亿元,成为无锡地区首家超千亿元级企业。

  大船推大浪,携手闯天下。阳光集团与其他毛纺企业合力,构建出全球最大的毛纺产业基地,形成了“企业在乡村,产品飞全球”的总部经济。

  谈起新桥的发展,镇里退休老知识分子赵彩宝颇为自豪。他说,原来的新桥一半村民靠种地饱肚子,一半村民靠打鱼谋生活。

  然而,随着精纺、服装、热能电力、生物医药、空调设备、机械等制造业的兴起,新桥镇的制造工业在大鱼吃小鱼,兼并重组过程中,实现了升级腾飞。

  新桥镇的崛起,是江阴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江阴日报副总编夏新炯认为,从乡镇企业到现代企业,江阴实体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

  江阴原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后,江阴人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大办工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

  1987年江阴撤县设市,江阴实施工业兴市、市场对接、国际接轨,乡镇企业实现了裂变,形成了集体、民营、外向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赋予了“苏南模式”的新含义、新内容。

  然而,江阴也遭遇过“成长烦恼”和“转型阵痛”。那时,江阴人深刻认识到,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升级制造业。

  2016年江阴吹响了产业强市的号角,政府以“店小二”式的服务,企业家以“拼死吃河豚”的精神,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一系列组合拳,江阴旧动能焕发新活力。在现代工业41大类数百个领域,江阴几乎都配“全”了。其产品“上可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