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行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3-02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会同中组部、科技部、公安部、人社部、中国科协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在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等四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举措,为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创造政策条件。为了向记者朋友介绍政策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世新先生,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先生,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陈蓓女士,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王曦先生。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科协、海淀区教委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在第一排就坐,届时也可以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人才领域专家,中国人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孙锐博士,中关村人才代表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江冰博士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他们将在会后接受记者的采访。下面请李世新部长介绍《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总体情况。有请。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世新:

  各位记者朋友,新年好!

  非常高兴能在新春伊始与大家相见。今天我们在这儿跟大家作一个发布,刚才主持人介绍了近日,中央组织部、科技部、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5家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政策文件(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便利国际人才出入境、开放国际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国际人才兴业发展、加强国际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0条改革新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出台《若干措施》,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关村开展新一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活力,努力将中关村打造成发展环境优良、人才迁移便捷、高端智力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国际化发展“软口岸”,进一步提高北京的人才国际化发展水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基于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制度优势的需要。人才竞争,最核心的就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制度优势的形成与保持,需要持续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政策。自2011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决定在中关村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行13条特殊政策以来,北京市按照“试行一批、研究一批、推广一批”的思路,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每年都在中关村试点一批人才改革举措。2015年,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联合出台了重点支持外籍人才的8条政策。2016年,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条出入境政策举措,其中在中关村试点的“永久居留直通车”、“设立外国人服务大厅”等政策均为全国首创。这些改革试点的接续实施和持续发力,有效改善了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北京市的引才用才环境。同时新形势,新任务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努力实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