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才提升城市发展新高度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4-19

  站在北京市动物园门口望向对面,当年熙熙攘攘、繁忙凌乱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已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在原地改造升级的写字楼,高端大气的街景和风貌不仅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赞赏不已,也让在此生活的西城区居民们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升。

  “动批”疏解的背后,是“腾笼换鸟”的升级改造,通过做功能疏解的“减法”,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培育好“白菜心”,换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西城区把“红墙意识”落实到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缓解了北京的“大城市病”,提升了城市品质。

  疏解:“动批”谢幕

  “动批”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起源于一批路边服装摊位。“只要你在‘动批’站住脚,很少有赔钱回家的。”曾在“动批”经营了20余年的李国富对经济日报记者说。疏解之前,这里聚集着12家市场、1.3万个摊位、4万多从业人口,日均客流量达六七万人。

  红火归红火,可“动批”壮大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周边交通常年拥堵;环境脏乱差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安全隐患让人提心吊胆……数据显示,“动批”年均给西城区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但政府支付的管理费用年均超过1亿元。人口增多、资源有限,“大城市病”问题凸显,治理和解决成为当务之急。

  疏解,谈何容易。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实践中,“动批”是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工程,不仅在于其特殊的区位,庞大的体量,更在于其牵涉利益的复杂——市场产权分散、涉及主体众多、经营多层转包,工作推进难度极大。

  困难再大也要干!以“红墙意识”凝心聚力,西城区迎难而上,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践行以‘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为内涵的‘红墙意识’,就要坚决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北京市委决策部署,切实让这些要求在西城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说。

  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孙硕说,要想成功疏解,首先要理清背后的复杂关系。“每个市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每栋楼的疏解都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但保障商户的基本合法利益不被侵犯,是疏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万容天地服装市场的疏解从2014年3月持续到2017年6月,疏解方案多次调整,仅政府、产权方和商户三方会谈就有40多次。产权方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等多方一起筹集疏解资金,尽量保证和满足商户们的合理需求,最终确保疏解工作圆满完成。

  56岁的李云伟原是西城区商委副主任,2016年正式调任北展地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由于指挥部是临时机构,办公就租用附近的快捷酒店,为了完成疏解工作,李云伟在最忙的时候就吃住在那里,“谈、聊、磨,跟各方拉近感情,把这辈子的话几乎都说完了”。

  凭着扎实细致的工作方案和耐心周到的服务精神,疏解工作一点点推进。李云伟说:“任何一个市场,产权方、市场方和商户,都是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但最终大家基本形成共识——疏解是大势所趋。”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