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才培养 “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06-01

  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开发培养11支人才队伍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人才行动计划的出台,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进入“北京周期”以后,北京冬奥组委首推的重要举措,表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北京2022的战略选择。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表示,“要办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必须树立‘大人才观’,以全球视野发现和遴选人才,注重引进与培养并重、坚持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建成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在保障成功办赛的同时,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留下丰厚的人才储备。”

  人才开发 涵盖11个专项规划

  人才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第一资源和战略要素。为更好推进人才开发培养工作,《人才行动计划》分两个层面,布局了11个专项计划。

  立足于办赛需要,北京冬奥组委将牵头实施7个专项计划。包括:国际优秀人才集聚专项计划、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专项计划、竞赛管理人才开发专项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竞技体育人才发展专项计划、志愿服务行动专项计划以及合同商人才联络培养专项计划。

  有的专项计划已经在实施过程中。比如,国际优秀人才集聚专项计划成效明显,北京冬奥组委建立了特聘专家制度,与国际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在场馆规划、赛道设计、竞赛组织、雪务工作等领域,引进14位外国专家,指导解决了很多关键性技术难点问题。

  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杨阳告诉记者,“国际雪联高山滑雪委员会主席鲁西是我们聘任的第一位外国专家,他曾经为9届冬奥会设计了高山滑雪赛道,是业界公认的顶尖人才。自2016年11月鲁西先生受聘以来,他和我们的筹办团队,先后8次到延庆赛区踏勘赛道,数次登上小海坨山,悉心研究确定赛道设计工作。”

  除了抓紧培养办赛人才以外,北京冬奥组委还注重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出发,着眼于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保留人才资源,面向主办城市各行业系统,布局实施4个人才专项计划。包括:城市运行人才队伍开发专项计划、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专项计划、群众体育骨干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专项计划。

  人才培养 “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

  依托重要国际赛事开展实战培训,已成为北京冬奥组委人才培养工作的品牌。这种“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也成为人才行动计划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在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期间,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开展了冬奥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用时最长、参与覆盖面最宽的一次跨赛时学习活动,累计派出254人参与实战培训。其中, 41名业务骨干到平昌冬奥组委开展1-4个月的顶岗实习,144名观察员参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组织的官方观察员项目,24名专业人员参与体育管理、转播服务、技术演练等专项实习,协调和支持赞助商、业主单位等利益相关方派出45名工作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参训人员积累了大量办赛经验,取得了很多有益成果。

  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也注重“请进来”,引入优质的智力和知识要素。国际奥委会指导实施的奥运会知识管理战略、国际残奥委会牵头实施的残奥会卓越计划都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引进学习资源的重要平台。目前,相关国际组织已经派出国际专家152人次来京召开了38场系列研讨会,对北京冬奥组委51个业务领域量体裁衣地传授知识、技能、办赛经验,打造了符合奥运会办赛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