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在各个行业里不断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带给中国经济越来越充沛的发展动力。
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冠名的2017“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以“新时代、新动能”为主题,一经发起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终进入公众视野的100余位候选人涉及金融、互联网、新材料、医药、地产、餐饮、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十多个行业和领域。
本次活动最终获奖的企业家或许并不都是这个时代聚光灯之下最闪耀的明星,但他们正用变革推动着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用创新为企业注入持续生长的动力,用责任赋予济南这座古城发展新动能。
城市“新动能”背后的“他们”
在执掌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的过去一年里,陈思斌每天都不敢有“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他的身上,背负的是700万泉城人的“地铁梦”。
城市动力,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本性的驱动力量。建设现代泉城,转换新旧动能,地铁必不可少。但在同类城市中,济南的轨道交通建设算是起步晚的。所以,自建设以来,就一直走在“提速度”“赶进度”的路上。就在前些天,济南人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019年元旦,济南将拥有第一班通车试运行的地铁。
听到这个消息,比济南老百姓更高兴的,除了陈思斌,自然少不了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庆亮。2016年5月17日,山东省首台大直径地铁隧道盾构机“开拓一号”顺利完成组装调试验收下线,当年6月投入济南轨交R1线王府庄站施工区完成始发,并于2017年11月顺利完成R1线2.9公里的施工任务。
“开拓一号”正是济南重工的杰作。截至2018年3月,济南重工共签订盾构机合同38台,下线28台,在济南轨道交通R1、R3线用于现场施工20台,累计安全掘进近20多公里。济南重工的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的济南重型机器厂,是山东最大的通用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如今,在济南这座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它的时候,这家老牌国企当仁不让,让同行为其转型升级竖起了大拇指。
对于济南来说,轨交建设带来的不只是城市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还将培育出一个大大的产业链条,成为济南经济的新亮点,甚至可以成为济南新的支柱产业。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破旧立新,除了备受关注的轨交,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是,一座座新地标的崛起、一个个新园区的建成。而如何在发展建设中,保留对每一寸土地的尊重,这也成为建筑企业是否对这座城市负责的一大考验。
从两年前就开始筹划的绿色建筑产业园,一期规划建设终于初具规模,中建八局一公司总经理哈小平盘算着,到2020年,这家位于章丘园区里的产业园将孵化整合10家以上绿色产业链企业。
此前,包括济南恒隆广场、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济南汉峪金融中心、二环南路东沿(亚洲第一大隧道群)都是中建八局一公司交出的作品。而像吴家堡安置房、经十一路安置房等民生工程,也都由其承建。
无论是济南轨交建设,还是棚户区改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这些皆能触动城市发展命脉的大事,其背后的“赋能者”,我们更不应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