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珠海市形成了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蓬勃发展,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业、电力能源等成为珠海市的支柱产业,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64.7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88.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30.45亿元。巨大成果的背后,是什么力量在发挥作用?改革开放40年,珠海又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推广?带着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了3家企业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金融的力量。
格力电器:随银企互动升级成长
改革开放40年,珠海从广东省南部一个默默无闻、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为珠三角重要的节点城市。在这股不可抵挡的改革大潮中,当地企业奋勇前进、努力拼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辉煌的赞歌。在此过程中,作为活企业之魂、壮企业之魄的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交流互动也不断延展、深化,走出了一条银企互动不断升级的康庄大道。作为当地的代表性企业,格力电器的成长历程堪称这一升级之路的“活样本”。
走进格力电器高挑宽敞的公司大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大字映入眼帘。正是靠着这股实干精神,格力电器从一个只有几间厂房、几条生产线的空调生产商成长为产品远销海外的多品类家电制造企业。“一路走来,我们得感谢农业银行的帮助,不仅是因为最初农行在我们资金紧张的时候果断放款,还因为这些年来农行持续不断的服务。也是因为这些,我们始终与农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格力电器财务部部长助理夏勇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格力电器与农业银行的早期合作主要集中于基本的支付结算及存贷款服务。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产品远销海外,跨境金融服务成为当时格力电器的主要金融服务需求之一。2016年初,在农行珠海市分行的引导下,格力电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落地农行珠海市分行,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周转的财务成本,更大程度上归集了企业内外部资金,提升整体资金和财务资源的运营效率,降低各家成员的资金成本。2016年7月,针对格力电器境外子公司境外贷款即将到期、市场融资利率高企、短期资金存在临时性缺口的实际,农行向其主动宣传此前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为其提供最优方案——人民币跨境放款。该产品流程简便,要求资料简单清晰。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格力电器通过人民币跨境放款的模式划出资金还清贷款,快速实现了集团内资金调配,拓宽了境外企业的融资渠道。同年9月,结合农行宣传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释放的政策利好,格力电器成功从农行珠海市分行流入2.2亿美元外债,为广东省金融机构单笔金额最大的业务,极大地便利了企业资金运作。
与其他大型公司相似,随着自身规模的壮大及成功上市带来的融资渠道的拓宽,格力电器对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再局限于资金层面,转而提出了综合性、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农业顺势而变,成立了农行珠海金格支行,取“金鸡路+格力”之意,专门服务于格力电器本部。“农行秉持‘伴你成长’理念,紧跟格力发展的脚步,格力开到哪里,农行也跟到哪里。” 农行珠海吉大支行行长陈伟生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在谈到多年服务格力电器的经历时,陈伟生颇有感触:“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跟企业的需求,要有‘伴你成长’的理念。”事实上,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从小做大、从国内到国外,正是需要金融机构“伴己成长”,也需要金融机构顺时应变,不断升级银企互动。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