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指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被赋予的繁荣、包容、协作与可持续发展等含义,同时,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稳健发展,它也被看作关键角色。
近日,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都市政策项目小组发布第五份都市研究报告,再次印证这一趋势——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不同区域的大都市与整个区域发展进程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随着城市进入规模化发展逻辑,大都市对区域就业、人口吸纳等方面“不成比例”的贡献率还在不断增强。
在其根据2014-2016年人均GDP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两项指标选择的300座大都市中,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城市占据半壁江山,且排名普遍靠前。其中,成都更是仅次于爱尔兰都柏林、美国圣何塞,居于全球第三。
但另一种观点是,都市经济的兴盛加剧了区域内部经济的两极分化,并成为近期“黑天鹅”事件频发的肇因——如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等。《经济学人》刊文指出,这意味着“地区时代”的到来。
报告认为,在新的条件下,一方面,地区治理者更需要理解都市经济在区域和全球环境下的利弊,以此推出更有战略眼光的政策;另外,在协调国家层面的问题时,也需要看到次国家因素的影响,让它们将更加深刻地参与国内国际的双重博弈当中。
前十位中占五位中国城市都市经济加速提升
现如今,大都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而这种作用随着城市的聚集效应还在不断放大。
根据报告统计,2016年,全球300个大都市以全球1/3的劳动力贡献了近一半的经济产出。而在同年全球GDP实际增长量中,大都市贡献率高达66.9%。
不仅涨势强劲,都市经济对区域的带动还不受不同发展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集中的欧美、东亚太平洋等地,还是更有发展潜力的拉美、非洲,大都市与其他城市人均GDP和就业率在2010年至2016年的发展曲线均呈现正相关,且区域“领头羊”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其中,中国显然是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报告梳理自2000年至2016年数据发现,大都市与其余城市的人均GDP以每年42.8%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二者差距已达4倍。
为何大都市能够有如此强的发展动力?伦敦政经学院地理学教授安德烈•罗德里格斯-波斯(Andrés Rodríguez-Pose)指出,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动力愈加从过去的自然资源集约模式向资本、人才的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在该领域有优势的大型城市能够吸引更多资本、人才流入,可以推动城市进一步集聚化发展。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