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技能人才队伍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10-21

 “工匠精神”激荡,“中国制造”向新高地冲锋的步伐愈加有力。在日前举行的吉林省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展上,记者遇到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谢元立,与他一同赶“技能大集”,深刻感受到了近年来我国重技尚能带来的变化。

  今年46岁的谢元立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他从一名普通的焊接工人起步,刻苦钻研成长为自动焊专家,带领团队开发出300多种焊接程序,为塑造“中国高铁”名片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此次由吉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活动上,成立了以谢元立等10人命名的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分别给予20万元补助。同时对10名“吉林技能大奖”获得者、50名“吉林省技术能手”等进行了表彰。

  成果展上,谢元立(左一)在与工友交流焊接技术

  高技能人才越来越受重视,是谢元立的突出感受。

  成果展专门设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展区,谢元立等技能高手受邀带着“作品”与参展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人们纷纷在高铁模型前合影,询问焊接技术。“社会氛围真是越来越好!”谢元立说。

  吉林经济面临“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紧迫。吉林省人社厅副厅长姬国海介绍,近年来吉林省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规定技师学院毕业生可以报考乡镇公务员,相关毕业生按照全日制大专学历享受待遇等,努力用制度“唤出”大工匠。

  成果展还设立了师徒工作间、技能大赛、职业培训机构以及技工院校等展区。

  看到谢元立和记者走来,松花砚工艺美术大师张世林从自己的展区迎出来。“省里曾组织谢元立老师到我们学校作过报告,所以互相都认识了。”任教于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的张世林说,这种交流活动的开展本身就体现着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张世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院专门为他开辟了工作室。通过在工作台安装多个摄像头、多媒体授艺,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受人数限制的瓶颈。“这次,省里又以我命名设立了省级师徒工作间,给了5万元补助,可以更好地扩大传承面积。”

  制度“指挥棒”转向,工匠精神正在生长。

  或老竹吐新,或残荷傲霜,或鱼翔浅底,精美的松花石雕让人们大饱眼福,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看法。“我女儿不稀罕这行,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开网店,中秋节前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卖了一千块钱。刚才看到有人出一万块钱想买一小块砚台,女儿说,还是搞雕刻好!”张世林忍不住笑道。

  持同样想法的,还有其他年轻学子。与张世林等多位技能大师合影后,在现场从事志愿服务的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学生程旭瞾开心地告诉记者:“过去对选择学技术还有点后悔,现在看,是选对了。”

  成果展上,各类人才展示技艺。

  在此次成果展上,企业也都体现出了重视技能人才的强烈意识。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腾出两个厂房,为此次活动提供场地。“重视技能人才是发展所需,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该公司展区负责人表示。

  在现场,通用机械公司展示了会流畅书写毛笔字的机械手臂、自主研发的五轴数控加工机床等先进设备。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公司不仅牢牢占据国内高中端零部件龙头位置,而且产品还成功打入欧洲市场,成为保时捷、奔驰、宝马等多个汽车品牌的供应商。

  在谢元立看来,中国的技能人才正迎来“一技成才天下行,一赛成名天下知”的最好时代。

  成果展上,各类人才展示技艺。

  在吉林省吉商创业学校展位前,谢元立与学校负责人攀谈起来。该校负责人介绍说,站在“大国重技”的“风口”,学校近年来开设了美容美发、汽车美容等实用专业,聘请百余位企业家、技术能手为导师,建立了孵化器,成功孵化各类实体店200多家。

  “过去,我们自学想找一本专业书籍都很难。现在从教学设备到各类竞赛,从学费减免到创业服务,技能人才的成长条件非常好,是过去难以比拟的。”谢元立说。

  一路走来,“精彩工人”谢元立对时代变迁有着比常人更深的认识:“中国的发展给工匠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我们要传承,更要创新,用双手点染这个红火的时代!”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