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温州市根据《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2016年工作要点》,通过实施深化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升级地方金融监管,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司法创新与实践等举措,截至目前,一些改革试点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推动银行存贷款“双增”,不良贷款“双降”
2012年以来,温州存款增速从低于全省6.9个百分点逐年提升,2013年低6.1个百分点、2014年低4.9个百分点,到2015年反超全省0.8个百分点,到今年前三季度,稳居全省前三,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
贷款增量、增速摆脱了过去几年在全省末位的困境,2014年全年新增贷款只有76亿元,2015年新增25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新增26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持续增加,比重提高至37.05%,比年初上升7.18个百分点,比2012年最低时16.59%翻了一番还多。
不良贷款连续第三年“双降”,9月末达到2013年以来的历史低点,且非季末月份出现多次“双降”,与以往年份“季节性”反复的特征有较大差别。自2012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处置银行不良贷款近1500亿元,关注类贷款在全省其他地市普遍上升的情况下持续减少,逾期贷款占比创近三年内新低。
二、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营效益
近年来,资金供给方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仅今年9月份,全市银行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8%,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比2011年末下降了2.58个百分点。目前一般企业贷款的年利率在6%-8%之间。民间借贷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利率呈显著下降趋势。今年9月份,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6.6%,比2011年25.44%的阶段性高位下降8.84个百分点。其中,金改四年多来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贷款利率下降6.27个百分点,仅下调的利率差就为借款者减少资金成本超过20亿元。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与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的差额从2011年的16.78个百分点,缩小到2016年9月份的10.52个百分点。
从资金需求方看,2013~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银行贷款逐年下降,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58.12%下降到2015年的52.47%。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财务费用从2013年的2元,高于全省0.33元,降至2015年的1.48元,低于全省0.02元。与此同时,企业利润率逐步上升,从2012年最低时4.91%逐年提高至今年7月份的6.09%。前三季度,温州市完成固定投资2698亿元,增长14.0%,高于全省平均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0%,高于全省平均5.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5.0%,居浙江全省首位。
三、促进实体经济融资便利,普惠金融深化
温州金改以来,大力推动直接融资发展,2012~2015年直接融资规模呈逐年递增态势,分别为100亿元、153亿元、220亿元和227亿元,今年1-9月继续新增309亿元,近5年累计直接融资规模达1009亿元,约占同期银行新增贷款的2/3。特别是引导大企业融资需求向直接融资转变,显著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挤占影响。民间金融市场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加快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升实体企业自身融资能力,金改以来新增股份公司674家,是改革开放到2012年30多年总和的5.5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