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工匠1211工程”是刘显泽为实现湖南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的“金策”,希望藉此搭建“芙蓉工匠”成长“立交桥”,助力湖南制造扬帆远航。
建设100个“芙蓉工匠”培养基地:重点支持建设30个“芙蓉工匠”培养本科基地(转型10所地方本科院校为应用技术大学,支持20所卓越高职院校试办“芙蓉工匠”培养本科专业),遴选建设70个“芙蓉工匠”培养衔接基地(60所省级以上示范性中职学校、10所省级以上示范高职院校),形成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芙蓉工匠”培养格局。
树立200个“芙蓉工匠”培育标杆企业。瞄准制造强省12个重点产业,与100个基地联合打造“芙蓉工匠”培养航空母舰。刘显泽还对标杆企业进行了定义:其是现代学徒制示范,与“芙蓉工匠”培养基地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到2020年,标杆企业“芙蓉工匠”占技术工人比例达到20%以上。
共建100个“芙蓉工匠”培养本科专业。根据制造强省现实和潜在需求,动态发布“芙蓉工匠”培养指导专业目录。
培养10000名“芙蓉工匠”新生代。在企业45岁以下技术工人中遴选培养5000名,在院校在校生中遴选培养5000名。企业培养对象采取学校进修、国外研修、跟班学习、项目攻关等多种方式。院校培养对象采取“3+4”、四年一贯制、“3+2”等多种形式。
既具有现代气息又接湖南地气
周小毛 省社科院副院长
该课题围绕《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了“芙蓉工匠”的崭新概念,这对于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打造湖南制造业的4.0版、实现湖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者在分析湖南“芙蓉工匠”数量不多、结构不优的基础上,设计了“芙蓉工匠1211工程”,以此打造“芙蓉工匠”培养航空母舰。这个工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理念前沿,既具有现代气息又接湖南地气,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不失为建设制造强省的开拓性建议。该建议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教育厅已着手在有关本科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成果进入了决策。同时,“芙蓉工匠”名称与湖南芙蓉国的别称非常契合,芙蓉又是美丽的鲜花,很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