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数据智能产业多点开花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1-20

  中国智谷(重庆)瞄准智能产业,采用“房东+股东+服务”的发展模式,通过入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不仅监管资金使用情况,也计算投资回报,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

  “前几天,一家北京的上市公司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在智谷落户。”重庆智谷高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超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高科技企业,双方将尽快研究合作方案。“最近,找上门来的企业特别多,我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一两家。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智能产业。”

  每天都有新企业,每天都有新变化——中国智谷(重庆)正在上演着“每天不一样”的故事。

  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位于重庆南岸区的江南新城被称为“中国西部手机之都”。2017年,南岸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全年出货量超过1亿台,占全市出货量四成左右。然而,南岸区清醒地认识到,通信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追求数量的时代已经结束,江南新城必须求变,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此,南岸区打破现有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将政府推动变成搭建平台、企业引领,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全要素生态圈。

  2018年2月7日,中国智谷(重庆)正式成立,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刘超介绍,重庆智谷高新实业有限公司肩负着中国智谷(重庆)的投资、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职责,“相比于过去由政府推动,我们更灵活,更高效,也更专业”。

  “比如,政府对产业的扶持,往往是通过政策支持的方式。”刘超表示,但智谷会通过入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投资,不仅要监管资金使用情况,还要计算投资回报,使资金使用更有效率。“作为企业,也愿意跟我们合作,因为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促进企业更好发展。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房东+股东+服务方。”

  10月25日,位于中国智谷(重庆)的重庆盟讯电子科技公司二期厂房里,韩国Asemi(信慕)公司前期进行测试生产的3条生产线已布局完毕。工人们正在调试生产多款扬声器,预计年底出货,产品将销往德国,预计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刘超告诉记者,重庆信慕研发生产基地是今年智博会上签约的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约300亩,主要建设12英寸晶圆切割封装测试工厂、SMT(表面组装技术)工厂、自动化成品组装工厂、研发中心及配套用房等。项目建成后,将重点生产半导体项目,用以提供消费性电子与通信电子产品所需,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4亿元、年纳税约1亿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智谷(重庆)已落地飞象工业互联网、国家信息中心能源中心、讯飞慧渝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智能产业招商项目32个。此外,还有68个智能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正在洽谈中。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