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田径领域人才辈出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2-04

  青岛是一座热爱运动的城市,有着“田径之乡”的美誉。几十年来,青岛的田径领域一直是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今天的这期《40年人和事》,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田径这项运动,在青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记者 张川:这里是天泰体育场,咱们青岛人熟悉的第一体育场。曾经的青岛业余体校,这里曾经为各级运动队甚至国家队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块场地就非常火爆,许多单位都会来这开运动会。有时候甚至都订不上,由此也创造了岛城参与运动人数最多的记录,被新华社评为了1991年全国十大体育新闻。这也成为了岛城热爱田径的一个缩影。爱好田径,科学训练,一代代田径人不断传承,让青岛在第24届省运会田径赛场再次取得佳绩。

  在10月20日刚刚闭幕的第24届山东省运动会上,青岛代表团以265枚金牌的绝对优势,荣获省运会金牌榜第一名。在这其中的田径项目上,青岛军团发挥出色,在总共90枚金牌当中,豪取35金,再次展现了田径之乡的实力。

  实际上,青岛的现代田径运动发展较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各机关、工厂、学校,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已成惯例,形成了人人爱看、人人爱练的田径热。生于1957年的青岛跳高名将崔洪军,就是在耳濡目染环境下,走上了专业田径的道路。

  原山东省队跳高运动员 崔洪军:我是1971年到青岛业余体校,跟孔令章老师进行业余训练。1974年到山东田径队成为专业运动员,1974年到1983年这十年时间 一直在山东队训练,1984年结束专业运动员生涯 回青岛体校干教练至今 。

  据崔洪军回忆,当时田径的训练条件普遍比较艰苦,除了寒冬酷暑的考验,训练场地是煤渣地,跳高落地时用的缓冲垫,也只是用麻袋包起来的海草,摔一下都要疼得呲牙咧嘴。就在这样的环境下,1978年,初出茅庐的崔洪军就在亚运会上展露头角,获得了第三名,并且在第二年的第四届全运会上,以2米16的成绩夺得男子跳高冠军。

  原山东省队跳高运动员 崔洪军:对手都比较熟悉,但是比赛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比较紧张。2米16当时我是第一次过的,另外一名运动员是广东运动员好像是,他是2米13第二次过的,还有一个四川运动员第三次过的,我这第一次过的就很占优势了。

  1983年,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选首届田径之乡活动,通过对群众参与度,优秀后备人才数量,体育运动设施等多项指标的考核,青岛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田径之乡”的称号。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