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经开区:以科技创新走出振兴发展新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8-12-11

  当前,吉林正处于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振兴发展新路这一课题,长春经开区解放思想,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开展,促进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上水平、上台阶,形成了发展新动能。

  如今,长春经开区科技创新水平经历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漫长过程。近年来,该区多措并举,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全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并取得显著成果。2017年,长春经开区被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户、长春市高新技术企业22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6户,为历年来最好成绩。

  建设科创“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

  为营造良好科创氛围,长春经开区以“三个一”为指导,即“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带动一批特色产业;打造一个平台,助推区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科创广场,打造科创高地。依托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项目和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全力打造“人才改革试验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平台”,为重点领域的产业谋划和布局提供了良好载体。

  建立“院士长春创业园”。如今,在长春经开区,高端人才引领“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17年下半年开始,针对高端人才及科研成果进区,该区本着就高不就低原则,首先将工作目标锁定在两院院士上。2018年8月11日,经开管委会从市委书记王君正手里接过了“院士长春创业园”这块沉甸甸的牌子,并在省市主要领导的见证下,与王立军、张洪杰、王作斌三名院士签约入区协议。

  引入名校平合资源。2017年,经开区引入浙大系科技以及资金资源,成立浙大校友(长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导优势产业(企业)在原基础上做大做强、引导中小型企业提高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更好的盈利模式。“科创中心成立以来,围绕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产业方向,集中了高科技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核电设备生产、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无人机遥感、智能安防等创业企业。另外,还有工业设计等配套企业,服务于工业。”浙大校友(长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李志豪告诉记者,虽然科创中心成立时间短,但一些企业在这里切实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引进并注册企业36个,入驻28个,在谈企业80个。还引入配套服务企业4家。其中,知识产权服务中心1家、财务公司1家、商务公司1家、品牌设计公司1家。

  聚焦人工智能领域。2018年8月31日,长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落户长春经开区经开科创广场。该中心是由长春市政府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打造的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的高水平科创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经开区在政策、资金和场地环境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创新中心计划择机选择部分高校、知名企业和高水平众创空间建设分中心,形成业务布局覆盖全长春市乃至全吉林省和东北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发展,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长春经开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及企业加快发展的“一主八辅”优惠政策,打造经开区优质软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最优服务。通过成立长春经开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公司,为经开科创广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贴心服务。大到办公设施、用品共享,衣食住行,小到代开发票、水电气热维护、物业管理,事无巨细,全程提供最优服务。

  通过建设经开科创广场,长春经开区营造了引入高端人才、推进双创工作的浓厚氛围。通过引入引入院士团队项目、名校平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方式,将引入高端人才推进双创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预计到2021年,长春经开区计划共引进五名院士团队项目和5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进驻科创广场、已引进的三名院士团队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以“经开区院士长春创业园”为载体,培育建设一批创新研发项目,吸引集聚一批高端科技人才,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企业,全面提升经开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开科创广场的知名度、含金量和平台功能,为经开区未来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打造双创平台,为科技转化提供强劲动能

  平台宽度决定发展速度。深谙此理的长春经开人长期致力于搭建创业创新的优秀平台,融合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为“双创”提供坚实支撑。

  多年积累一朝释放。2017年,长春经开区在国家级平台及双创工作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再次彰显“排头兵”本色:被纳入首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对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光机所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获国务院批准,这是全国第二批也是我省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今年9月,与浙江大学共同打造的浙大校友(长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经开区双创工作增添了浓重一笔。此举开创了长春经开区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科技孵化器的先河,更成为我省与浙江省对接合作的重要支撑。同时,作为智能制造业的专业孵化器,科创中心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搭建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资源,正努力向打造东北智能制造新高地的目标迈进。

  “名列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我们进一步在创业创新方面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革,加速成果的转移转化,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采访过程中,对于光机所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表示既受鼓舞,又倍感压力。

  据了解,长春光机所将以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以具有高度创新性的成果为起点,以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为落脚点,以技术和人才输出为主要模式,着力构筑从创新链到产业链完备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未来,光机所将实现“新增一批重大创新项目、研制一批国际一流水平高端仪器装备、培育或引进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双创团队、建设一批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孵化一批支柱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形成完善的双创政策体系,营造浓厚的双创文化氛围,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东北地区尽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并梳理基地建设的新思路、好做法,及时向全国推广。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在新思维、新举措的助推下,一大批科技成果借助科创平台在经开区应运而生。

  ——吉林省光栅应用中试中心以微型光谱仪的产业化为平台,以光栅应用产品的加工工艺研发和中试为核心,成为集光栅应用产品加工工艺、质量评测和装调装备研制为一体的综合型中试中心。依托光机所的技术力量,面向全省提供光栅应用产品的加工服务和技术咨询,满足全省光栅应用产品的加工工艺开发及装调装备的升级需求;

  ——长光华大凭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60多年来在精密仪器与测控领域形成的技术基础和工程经验,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市场需求与产品实现之间的有效对接。该公司研制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在多个领域进行技术创新,首次将大视场高数值孔径显微镜技术、超精密运动控制技术等应用至基因测序设备,其性能指标超过行业龙头产品,一跃成为世界顶级高端医疗设备,有望成为下一个百亿级产业;

  ——长光圆辰微电子项目有望使我国的工业级特种芯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长光圆辰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还与一家以色列公司进行技术合作,计划建设我国唯一一条独立专门用于开展背照式图像传感器制造的工艺生产线。投产后,我国在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受制于人的现状将彻底成为历史。

  类似的科技成果还有:中盈志合生产的宽温镍氢电池性能优越、安全环保、可在零下45摄氏度至60摄氏度区域内有效使用,是新电源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锐意美科技公司致力于将其专利“碘化铯闪烁晶体薄膜制造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以原有技术为基础转化CT核心材料;吉林中粮继一次性购物袋后,又开发出生物降解地膜,已在黑龙江大规模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亿阳升”研发的耐高温餐盒,已进入实验阶段,效果很好,下一步将加紧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逐步打开欧盟市场……

  弄潮儿涛头立。作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先行者,长春经开区利用双创平台优势,正将全区企业科技势能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落位院士项目,为创新创业提供特色氛围

  作为一个已有25年历史的老牌经济开发区,长春经开区已经进入到“大龄”阶段:在统等规划上,市区两级规划管理统筹协调有限,南北本级规划的内部合力亟待加强;在产业结构上发展不协调,新兴产业相对弱小;新旧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缓慢,内外部均面临一些瓶颈亟待破解。

  为加快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长春经开区管委会解放思想,转换思路,通过依托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项目和资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经开区在重点领域进行了科学的产业谋划和布局。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推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氛围。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自2017年末开始,长春经开区将工作重点聚焦在省内两院院士上。经过对全省现有的24名两院院士的细致了解,在排除年龄偏大(80岁以上)和科研成果与经开产业方向不符等因素后,最终将工作目标确定为王立军、张洪杰、姜会林等8位从事研究的领城均与经开区产业高度契合的院士。工作对象确定后,经发局负责人千方百计与光机所王立军院士、应化所张洪杰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姜会林院士取得了联系。从不熟悉到接受拜访,工作人员被拒绝了数十次。管委会主要领导也带队登门拜访了三位院士,亲自向院士本人汇报了经开区发展现状、主要优势、未来发展方向及优惠政策等,并真诚邀请各位院士及项目团队来经开区落地进行成果转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多次登门拜访后和治谈后,最终促成了三位院士及团队项目在长春经开区成功落位。

  ——固态激光雷达产业化项目。通过激光对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进行高精度遥感测量的雷达系统,进一步提高性价比,进而实现产业化,该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城市測绘、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众多领城,是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传感器,具有千亿级以上的超大市场规模。7月18日,王立军院士入驻经开科创广场25层,使用空间为1000平方米,成为首位入驻科创广场的院士。长春慧眼神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王立军院士团队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依托王立军院士团队固态激光雷达研究成果,进行固态激光雷达项目的产业化转化、经营和推广。

  ——稀土着色剂项目。稀土着色剂兼具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两者的优点,而且不含有毒元素,绿色环保,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新一代无机着色剂换代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8月1日,张洪杰院士入驻经开科创广场26层,使用空间为1000平方米。吉林省汇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张洪杰院士团队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依托张洪杰院士团队高性能稀土着色剂产品产业化项目,重点从事高性能稀土着色剂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

  ——无线激光通信系列化产品项目。项目涉及静态便携式激光通信机、动态跟踪式激光通信机等系统级产品,以及与激光通信技术相关的衍生产品的研制与转化,该项技术将逐步成为未来空间通信的主要通信方式之一。经开区为姜会林院士项目预留19层空间1000平方米。吉林珩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姜会林院士团队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依托姜会林院士无线激光通信系列化产品项目,重点从事无线激光通信系列化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

  ——纳米生物操纵技术平台项目。项目结合扫描探针技术,应用原子力显微成像与操纵原理,在细胞/DNA层面实现了力、磁、声、光,电五维微弱信号检测,构建了从测量到操纵,从药物筛选到基因编辑的全技术链条。项目研发设备的综合市场容量广阔,可以达到万亿级水平。项目使用空间300平方米,长理纳米生物技术(长春)有限公司为王作斌教授团队成立的公司,重点从事纳米生物操纵技术平合的研发、销售和服务。

  据了解,经开区严格执行经开“一主八辅”优惠政策,为三位院士均提供创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为王作斌教投提供创业扶持资金600万元,资金分三年支付。同时,为推动院士团队项目科研成果转化,尽快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在兴隆综保区投资4亿元建设面积13万平方米的双创总部基地双子座大厦,投资6亿元建设面积18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计划2019年全部投入使用。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长春经开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工作高端人才智库,为推进双创工作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