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今年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之一—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围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一手抓人才战略,一手抓国际化战略,设立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率先部署数理学科重点研究专题,完成了近700个项目的验收工作,其中60项被评为优秀。据项目验收工作负责人介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参与人中,有11位获得了国家级奖项,75位获得了省部级奖项。
累累硕果意味着北京市科技创新的原始动能在不断增强,青年人才的集聚和基础科学的深度研究,将提升北京市的创新引领和辐射能力,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夯实地基。
加码重点基础学科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任务中提出力争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国家急需的领域取得突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了“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北京市科委率先通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项目进行了部署,针对北京市数学与物理学科领域的优势团队和国际前沿方向,高强度支持数学和物理学科45岁以下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2018年度重点研究专题拟资助项目已于近日公示,共有来自9家单位的16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强度为200-300万元/项。资助项目充分体现了较高的研究价值、明显的央地合作互补效应和突出的学科交叉特征,研究内容涉及数学学科的里奇流、深度学习、弱监督算法,物理学科的新拓扑物质、低能耗纳米激光、冷冻电子成像等多个国际前沿方向,将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芯片、能源催化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源头支撑。
据悉,北京市基金重点研究专题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第三方国际评估等方式对项目申请人进行科研贡献的评估,使重点研究专题项目遴选高水平项目和研究团队更加精准。
培育青年拔尖人才
今年,北京市科委发布了《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正式设立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旨在引导40岁以下、最富创造力、并活跃在科研一线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展原创研究。同时,着力推动北京的青年骨干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在与国际同行的同台竞争中塑造国际声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从而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并逐步吸引海外专家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2018年度拟资助30项,据统计,30个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仅37.7岁,其中22人在美国麻省理工、斯坦福、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德国马普高分子所等世界知名学术机构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半数项目负责人近五年发表的SCI论文引用次数在500次以上,102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16篇被评为“热点论文”。项目研究内容涉及信息技术、能源材料等多个首都重点科技发展领域。拟资助项目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多为领域内开创性成果,如研发国际首个集成AI处理器的手机、构建世界首个千万核可扩展全隐式求解器、首次实现了激光冷却半导体、首次实现了高层建筑足尺模型动力反应模拟等。据了解,市基金对市杰青项目的管理将采取“一次资助,终生联系”的工作机制,通过每年举办杰青年会,组织学术之旅,开展“杰青来了”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交叉合作,拓宽项目团队的学术视野。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