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保税港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最多跑一次”宣传板 善弈者谋天下势。面对海外市场需求的低迷,宁波外贸仍能一扫颓势,成绩单亮眼背后是制度创新带来的高效能,是政府谋篇布局带来的高效益。 这里有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028.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1.3%。同时,据《中国海关杂志》最新编制发布的2017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宁波市的外贸竞争力综合得分为75.8分,位列全国第8位,居浙江之首。□金报记者 樊莹 摄影 记者 张培坚 【制度创新带来的高效能】 在市场准入和通关流程上 宁波提供了很大便利 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开放为基因的港城宁波切入发展新通道。从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到“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检验检疫试验区”落地,再到省政府批复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随后宁波成为全国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宁波招招掷地有声。 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拉脱维亚国家馆负责人邢昆仑有着很深的感触。他回忆说,2016年6月,拉脱维亚国家馆开馆的时候,他接触了当地好多工厂的人,他们都没见过中国人。“当时花了很多精力选产品,而且因为这个产品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国市场,产品的配方需要跟国内检验检疫部门沟通。”邢昆仑直言,尽管如此,宁波相关部门一直力促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在市场准入和通关流程上提供了很大便利。 鱼罐头是邢昆仑第一个试水的产品,他举了个直观的例子:如果手续完备,货到宁波后清关时间通常只要3天,而在其他城市需要7—10天。 政府重视营商环境 为国际贸易便利化提供快车道 高效的背后,得益于宁波重视营商环境,且在不停加快政府转型的步伐,创新政府服务、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等。特别是对接中东欧,宁波举办中东欧特色商品展以及先人一步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都是政府主动为宁波企业牵线搭桥的典型例子。 “中东欧平台已经成为宁波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和样本,下一步要重点提高能级和实效。”市商务委主任张延表示,在“一带一路”巨大的引擎作用下,宁波将中东欧视为重要的突破口,“同频共振”,合作正不断迈向纵深。 “宁波要为国际贸易便利化提供快车道。”宁波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也提到,想要扩大中东欧优质商品进口,宁波要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口岸,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口岸通关无纸化、推动口岸执法“一站式作业”,优化口岸通关综合流程。 【从三江揽胜到东海时代】宁波保税区已培育两大市场 集聚会员企业上千家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宁波保税区。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功能区”,宁波保税区不但架起了一条国际贸易大通道,也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国际性资源交易配置中心。 其实,早在1996年,宁波保税区就利用国际贸易功能平台,率先对民营企业开展有条件的进出口经营试点,集聚了一大批国际贸易企业,成为宁波外贸“千军万马”的摇篮。 世纪之交,宁波保税区积极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分工转移,从“贸易立区”转向“实业强区”,引进了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奇美电子、全球第二大主机板制造商技嘉科技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形成了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三大产业群。 2009年启动的“市场兴区”战略,使宁波保税区在短短几年间,崛起一批进口商品市场,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国际性资源和进口消费品分拨配送基地。目前,宁波保税区已经培育了金属、固体化工品、煤炭、船舶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市场和葡萄酒、水果等生活消费品市场,集聚市场会员企业上千家。 梅山新区和东钱湖新城 正成为城市新“双子星座” “每一次主动调整发展战略,谋划创新发展模式,都顺应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演变,抓住了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对宁波保税区的模式创新作了充分肯定。 “在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物流分拨等功能基础上,宁波保税区抓住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推进功能创新,为区域发展赢得先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相关负责人曾这样点评。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