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李红雨脱口而出——土地。
这位珠海英博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说,公司正迅速扩张,但却没空间了。“我们虽然一直在争取,可是土地太少、太贵了。”
这并非孤例。当前,用地难、用地贵已成制造企业普遍烦恼,在地少人多的广东尤其是土地开发强度高企的珠三角更是突出问题。
政府已不得不重视。9月10日,广东发布新的制造业降成本政策《实体经济新十条》就对此着墨颇多。甚至可以说,该政策修订的一大目的就是为进一步破解实体企业用地难、用地贵,特别是针对重大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一些广东城市也开始行动。最近,佛山、东莞、惠州和深圳等城市相继强化对产业用地的保障,包括划定工业产业发展保护区/线,并在其中实施极为严格的房地产项目禁入,或是明确未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要高比例用于工业项目。此外,各地城市更新也开始加速推进。
供地模式趋向灵活多样
许多珠三角制造企业老板还记得,过去工人和厂房都便宜,只要有订单,生意就能做起来,但如今红利双双消逝,甚至演化为困扰。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工业地价已经很高了。2017年广东省政协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第四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总体水平为782元/㎡,而珠三角高达1234元/㎡,个别城市甚至是省外5-10倍或更高。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说,珠三角本身土地就不多,作为人口流入地,在快速城镇化中房地产不仅挤占产业用地,更联动推高后者价格。同时,过去粗放发展土地利用效率一直较低,也加剧了如今的矛盾。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说,对比商业住宅用地的价差也给近年工业地价上涨创造动力,全国均如此,但珠三角工业地价较高与其城市和产业配套较成熟也有关。
不管原因几何,用地难、用地贵已成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困扰。广东海兴控股集团近年便遭遇拿不到地、拿不起地的尴尬现实,该企业董事长宋旭彬表示,用地成本太高压制了企业发展动力。今年初发布的一份有关广东实体经济降成本第三方报告也显示,降低用地成本是当前企业最期盼的政策之一。
在振兴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该问题的破解压力更突出,近年广东强调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欲加速转型升级和汇聚新动能。
许德友说,广东需以此支撑传统制造业生存和转型,如放任自生自灭,不仅影响稳增长,更将导致一些产业链断裂,难再重构。此外,当前广东急需通过吸聚外部高端新动能来带动本地产业链加速转型升级,这也要求用地方面不能形成障碍。
这也是广东政策不断“加码”的原因。以《实体经济新十条》为例,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吴育光说,实体企业用地问题是此次修订所聚焦的重点。
广东明确,对该省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制造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此外,广东将对符合条件的重大产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奖励,如各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但当年用地指标确有不足的,也可按规定向省申请预支奖励指标。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