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增速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6-08-16

  上半年重庆经济增长10.6%,增速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这个既缺资本、人才优势,又无区位优势的内陆地区为何能够做到“跑得快、耐力足”?

  转型升级——新动能接续涌现

  行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见喷涂着熊猫图案的力帆新能源汽车“盼达用车”穿行。“力帆率先在全国布局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4年后"盼达用车"将实现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规模!”重庆力帆集团副董事长陈卫信心满满。

  摩托车生产企业力帆集团成功转型升级,得益于重庆精准务实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产能"不是"去产业","增加有效供给"不是"增加过剩产能"。”重庆市立足实际,靶向施策,旨在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今年上半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7.4%,这说明重庆的增长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说。

  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全国每八台汽车就有一台“重庆造”。不少人担心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正在遭遇“规模天花板”,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上半年这两个占据重庆工业半壁江山的支柱产业仍持续发力,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6%和10.1%。

  “体量大,还要做到速度快,就需要在创新驱动上下工夫、在延伸价值链中做文章。”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说。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今年上半年,重庆生产显示器1074万台、手机1.3亿部……随着美国康宁、法国液空、惠科8.5代线项目等配套延伸项目陆续投产,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向“芯、屏、器、核”多终端体系延伸。同时,重庆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实现倍增效应。2014年,重庆按照“技术有前景、市场有需求、重庆有基础”的原则,把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确定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66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今年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4.8%,下半年还将有一大批新项目投产,全年产值有望继续倍增。

  内陆开放——从开放“末梢”变为“前沿”

  重庆位于西部内陆,处于开放“末梢”。“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促使重庆重新思考自己的“经济地理”以实现内陆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

  2011年,“渝新欧”班列问世,依托“时间只有海运的1/3、价格只有空运的1/5”的优势,创造性地开辟了从中国内陆到欧洲的货运新通道,如今“渝新欧”班列占据了经阿拉山口出境的多条中欧班列货值的80%。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开放的大戏由点、线、网逐次展开。

  今年4月28日,10辆满载货物的卡车从重庆出发,42小时后经广西凭祥口岸抵达越南河内,标志着重庆到东盟的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东线通道正式开通;重庆还将开辟到老挝万象的中线通道和到缅甸仰光的西线通道,最终实现三条通道“下南洋”。

  一周后,一列搭载着健身器材的“渝新欧”班列从德国杜伊斯堡驶出,12天后抵达重庆;货物在保税区分包分拨后搭乘飞机,5小时后抵达新加坡,开辟了从欧洲经重庆到东南亚的铁、空、公多式联运大通道。

  至此,重庆形成了向西直达欧洲、向南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向东直抵太平洋的“Y”字形国际大通道,这不仅契合了“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还形成了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国际交通网络。同时,凭借水陆空三个国家级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口岸和三个保税区,重庆形成了国内唯一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