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工作长期以来存在引进渠道窄、培育短期化、工作品牌度不足等难点,“如何真正扎实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一直是徐州共青团探索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徐州团组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平台+项目”的运转模式,聚焦青年人才引进、培育激活和强化服务等重点环节,着力构建高质量青年人才服务工作体系,为青年人才成长提供强劲动力。
牵线搭桥 构筑招才引智“桥头堡”
不久前,中国睢谷科技园成立的消息在徐州创业者的朋友圈里刷屏了,这也同时引起了徐州团组织的关注。
这是徐州睢宁县首家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于一体的全链条科技创新园区。
作为公司这个项目的开发负责人,王大宁起初认为“县级市创业环境并没有多大优势”,对科技园成立后的发展有点焦虑。
得知王大宁的顾虑后,团组织的服务一路跟进:进高校宣讲、组织创业者参观交流、牵线搭桥、在园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年时间,园区如今已经入驻54家创新型企业,其中一家企业获得种子轮投资,涵盖智能环保、智能制造、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纳税累计达9000多万元。有200多家有意向注册入驻的创业项目,与5家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与8家“985”“211”高校完成框架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合作。
团组织顺势而为,在园区成立青年人才工作站,为青年人才开展服务。
事实上,为了充分挖掘各地区青年人才、信息资源,从2018年开始,徐州团组织积极联合市人才办、高校、科研院所及众创空间,在10个县市区委重点建立青年人才工作站,市县联动,为青年人才搭建交流服务的平台,实现服务网络全覆盖。
在邳州,团组织实施“青锋计划”,建立海归人才服务站,引进40名海归高级专家。
去年7月,团徐州市委与北京实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分别在北京、美国硅谷建立2个驻外青年人才工作站。
“北京站”和“纽约站”的建立,一下拉进了两地的距离,通过工作站引进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地青年文化交流活动20余场,直接联系徐州籍优秀青年人才239人,广泛联系达千人,实现人才与阵地的对接、联动、共赢。
做实品牌 激发人才培养新活力
不管什么设备、机器,28岁的黄实现都敢拆开了修。
这个被好多工友称为“疯子黄”的小伙儿,硬是靠着自己的拼劲和钻研,3次闯进国家级一类大赛决赛的大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登上国家级技能竞赛最高领奖台,成了徐工集团最年轻的“维修大师”,被大家称为“黄大仙”。
在黄实现看来,技术上的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团组织一次次技能大赛的锤打磨砺。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经历了多次技能大赛的磨砺,黄实现近两年带领团队参与现场疑难问题改造工作,有30余项技改项目获奖,带动了整个公司数控维修技能的进步。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高技能人才梯队培养,徐州共青团在全市面向青年技工搭建比武“擂台”,开展各类技能主题竞赛、青工技能大比武系列活动,目前已完成技能比武项目立项8个,参与青年技工逾2000人次,选拔出一批批像黄实现一样的优秀青年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