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发展的“成绩单”上,旅游收入名列前茅。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同比增长13.3%,历史性地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春节期间,四川又以接待游客8247.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0.42亿元领跑全国,实现了2019年的“开门红”。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四川丰富深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正在进行“1+1>2”的强力整合,其中,备受关注的四川省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于近期召开,天府旅游名县评选全面启动……四川频出大动作,谋新篇、布新局,谋求文化旅游产品和业态的不断丰富和全面升级。
命名为天府旅游名县的,省财政一次性给予3000万元奖励。近日,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四川全省经过5年努力,将建成50个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天府旅游名县。目前,全省有107个县(市、区)正式提出申报,经初审,有91个县(市、区)参加了候选县竞争评选。最终,评选出的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将在四川省首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被授牌。
对命名县一次性奖励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150亩;优先将命名县和候选县纳入全省文化和旅游国际(国内)营销计划;把命名县干部在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大量释放的政策红利,将四川省发展文化旅游的决心表露无遗,也在全省掀起了一股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高潮。
四川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举全省之力,以文化和旅游为切入口,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让全域旅游旺起来,也由此打开了文旅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从景区、景点游到“体验式”旅游的市场需求中,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挖掘有了更大的内生动力。“近期将开展全面的大普查,重新梳理四川文化和旅游资源,力争让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候选县的评选条件里,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赫然在列,属于基本要求。而在命名县的评选条件里,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效作了规定,要求文旅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同时,要求命名县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观光、休闲、度假业态协调发展,拥有一批国家级高品质文化旅游品牌。
发展文化旅游,四川打起了组合拳。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供给力、巴蜀文化的影响力,四川正通过2019金熊猫奖、文旅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评选等一系列动作,充分调动全省上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积极性。
“在加快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本次评选项目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处长张珂介绍,备受瞩目的2019金熊猫奖首次从旅游系统扩大为文化和旅游系统。其中,先进单位评选范围从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扩展到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单位,先进个人也从全省旅游从业人员扩展到包括艺术、文化遗产以及公共文化等从业人员。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