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日举行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获悉,2019年全市人社系统将着力打好“稳就业、保民生、揽人才、防风险、真扶贫、转作风”六大战役,推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
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
我市把稳就业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稳就业、促创业、防风险”的思路,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我市将组织实施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对接、重点建设项目就业联动、援企稳岗”三个专项行动,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我市今年将加快打造“升级版”创业体系。完善国家和省、市、区(市)、街道(镇)四级创业孵化体系,开展扶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和农民、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全年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
另外,我市将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提升就业援助精准性,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万人以上。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确保3万人实现技能提升。
加快推进社保全覆盖
我市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持续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我市将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统一登记,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确保缴纳企业社会保险人数净增5万人。
此外,我市今年将创新构建“智慧社保”服务模式,推进电子社保卡应用试点,发起多层次认证体系建设攻势,完善“FAST”认证服务体系,打造社保待遇资格认证“青岛模式”,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水平。
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
我市聚焦“双招双引”、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军民融合等发展战略需要,持续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加快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实现全年引进聚集人才20万人以上。
具体举措包括: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开展顶尖人才集聚工程、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青年人才“金种子”储备工程,开展“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吸引“高精尖缺”、产业领军人才在青集聚。开展“定制服务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行”等活动,探索设立市级博士后招收平台,增强人才支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发布新旧动能转换技能人才紧缺专业和职业(工种)目录,出台优秀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人才支撑。不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在青高校大学生“留青行动”,大力推进人才落户便利化。加强人才服务基础信息建设,完善“一体化”人才服务系统,打造全年持续服务的人才平台。
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今年我市将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问题研究,发挥作用,整合相关数据资源,探索开发劳动纠纷预警防范系统,降低劳动矛盾纠纷发生率。
此外,我市将加大扶贫协作力度,深入实施“1+9”对口扶贫政策,统筹推进对口劳务、技能、人才扶贫,实施优惠补贴政策,鼓励陇南、安顺、邢台、菏泽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来青就业创业。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层层传导压力,夯实工作责任,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扎紧篱笆、提供保障。
>>相关链接
去年扶持1.89万人实现创业
2018年全市人社系统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城同域同待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7.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4%,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工程,有1.89万人通过政策扶持实现创业,带动就业6.6万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社会保障织密网、兜底线,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连续第14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实施阶段性降低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用人单位和职工减负38.7亿元。围绕助推“双招双引”,突出政策引领,出台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推出乡村人才振兴20条新政,全年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1.9万人。全年检查用人单位4821户,妥善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4万件、劳动保障监察案件8711件,为2.2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367.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