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加快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4-18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激活内生动力,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取得显著成效。

  今日起,本报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展示各地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提到首都北京,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新华门外盛开的玉兰花,是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还是流金溢彩的紫禁城?当然,也有人会想到,春天的沙尘暴、冬天的雾霾、每天的交通拥堵、曾盘踞内城的批发市场等低端产业带来的杂乱无章……

  确实,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在集聚资源求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发展的脚步日益沉重,首都北京迎来重大时代课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课题亟待求解,也牵动了中央领导的心。5年前的早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北京考察,他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年已经过去。面对新命题,北京在实践中做出了怎样的回答?仲春时节,经济日报记者带您一起看北京。

  转变城市战略定位

  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东五环外,一个由老乳品厂改造而成的创新工场近两年悄然走红。步入其间,一处处由原车间内“管”和“罐”再造的景观,让人感受到工业遗存的魅力。主打文化科技牌,变身后的创新工场吸引了一批以、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为代表的企业安营扎寨:截至今年3月,一期项目入驻企业80余家。

  创新工场的变迁,正是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转变下的一个剪影。曾几何时,因为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北京头顶上的“中心”的帽子越来越多,政治、文化、经济、金融……特殊的地位让北京拥有非同一般的人气,也让城市的“大饼”越摊越大,集聚的人口越来越多,承担的功能越来越杂。负荷过重的北京日渐力不从心。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首都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化为京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努力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到京华大地,描绘出最美画卷;努力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