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与浙江实践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5-06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最大的特色,民营企业是浙江的品牌,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统计,“八八战略”实施十五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平均三年跃迁一个层次,民营企业在所有制结构当中占据90%,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要素瓶颈的制约、互联网技术的强烈冲击,解决新问题、新矛盾迫在眉睫。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4月27日下午,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之高端访谈“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与浙江实践”在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举行。参加访谈的嘉宾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校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史晋川,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普华集团董事长曹国雄以及浙江财经大学金戈教授。高端访谈由浙江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黄文礼博士主持。

  四位嘉宾围绕浙江民营企业的历史与传承、新时代背景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与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等话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其解决路径。

  话题一:浙江民营企业的历史与传承

  问1:迄今为止,浙江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令人瞩目的实践和成绩?过去的实践对于今后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启发?

  史晋川指出,民营经济对浙江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40年当中的贡献非常大。浙江能够从“资源小省”变成“经济大省”,从农业经济变成一个工业化的社会,而现在正在走向后工业化社会,浙江的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历任省委省政府对百姓这种创业创新精神的理解、鼓励和支持,特别是2002年之后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明确提出浙江经济的“八八战略”,民营经济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问2:能否从财政的角度,谈下浙江省各级政府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做了哪些重要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在未来发展中您的建议?

  金戈认为,浙江省的财政是全国各省财政的一个典范,相对于其他各级政府而言,为了给民营经济创造一个好的公平环境,浙江省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例如,义乌作为浙江省财政的典范,其2018小商品贸易额高达4千多亿,而财政收入约153亿,仅占当地GDP的12%左右,以此来看,要想做好公共财政藏富于民,政府就要做到不与民争利。在改善公共服务方面,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简化了企业的行政审批手续,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这次改革将会深化社会分工,并且这种影响将会是长期的、持续的并且备受市场瞩目的。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