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5-09

  年过五旬的时连山没有想到,仅仅一年时间,他这位需要帮扶的低收入户就成功“脱低”了。

  时连山是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村民,该村一直是北京的低收入村。

  延庆区农委副主任郭金波介绍,下虎叫村盘活利用村内闲置房屋,打造“山楂小院”8处,发展高端民宿,吸纳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月平均工资3000元,同时带动低收入农户种植小米、山楂等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北京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建好首都“后院”,筑牢城市“底色”,清洁农民家园。北京的乡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富。下虎叫村正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受益者。

  “北京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3月25日,在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介绍,北京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径,在减量中倒逼城市转型,促进了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靠乡村旅游业走上致富路

  “没‘山楂小院’的时候,我都出去打工,挣钱少,照顾不了家,还是低收入帮扶对象。”时连山说,随着“山楂小院”的开业,他成了小院的管家,和妻子一起给小院打工,他们夫妇成了靠工资过日子的人。

  时连山所说的“山楂小院”是几年前村里引进社会资本,利用闲置农宅创建的。

  从2017年底开始,下虎叫村的村民们开始从合作社领取分红,加上种植有机玉米的收入,时连山算了一笔账:政府精准帮扶后,他们一家子每年大约有8万元的收入,比之前打工挣的还多。

  去年7月16日,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石洞子村,一场大雨如期而至,但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泥石流了。早在大雨来临之前,村民们就已搬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子。

  2017年和2018年,石洞子村分两批组织实施了山区搬迁工程,工程涉及了尖山子、水峪沟、石洞子、水峪沟门4个自然村。

  搬迁工程除市、区两级政府补贴资金外,村两委补贴老百姓500万元,减轻了搬迁农户自筹资金压力。同时,村里“煤改电”取暖设施已实现全部覆盖,阳光浴室也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老年驿站等相关设施也全部设计完成。

  得益于这次搬迁工程,石洞子村发挥其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发展了乡村休闲旅游业。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北京市从2004年开始,已经实施了3轮山区农民搬迁工程,累计搬迁4.7万户、11.1万人,建成搬迁新村300余个,搬迁政策也是越来越惠民。

  石洞子村是北京市新一轮(2018年至2022年)山区农民搬迁工程搬迁的第一批村庄。新一轮山区农民搬迁政策结合山区搬迁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补贴内容和补贴标准进行了完善。

  在北京,像下虎叫村、石洞子村这样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的乡村不在少数。

  2018年,北京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从单纯的“增收”向包括加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在内的“帮扶”转变。2018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24元,同比增长17.1%,快于全市居民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