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早在1987年,无锡就成为中国首批影视外景拍摄城市之一,每年都有五六十部影视作品在央视影视基地取景拍摄。以此为契机,央视影视基地还大胆创新了影视剧拍摄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每年接待200多万中外游客,开创了中国影视和旅游业的多个第一。在相对保守的上世纪80年代,无锡的影视产业就先行一步,为今后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成立,用“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这一独辟蹊径的园区定位,成功避开传统影视基地建设老路,迅速抢占中国“数字电影”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如今的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成了包括水下特效棚、1.2万平方米超大影棚在内的专业影棚15座,引得各大剧组纷至沓来,时常上演“影棚争夺战”;制作方面,与国家超算中心、蓝海创意云等合作建立的影视数据中心,则为企业后期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产业园的数字科技实力全国领先,其转型发展是对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艰难求索,更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路径的大胆探索。
最新数据显示,无锡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8600多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08家,2018年全市文化贸易进出口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影视动漫也成为我市文化贸易发展格局的特点亮点。结合电影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不少影视文化企业拥有了多元IP,“文化+影视”实现了多维度的创新融合。
保障:政策扶持给力,服务配套完善
“服务很到位,政策很有吸引力,行业内顶尖影视企业纷纷落户无锡,不是没有道理的。”无锡市天工映画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杜锋利的一番话代表了大部分落户企业的感受。其中,《市政府关于支持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设发展若干意见(2016-2020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定下了实现集聚企业超800家,年出品影片100部,年产值超100亿元,努力将无锡建成“中国首批科技影视之都”的目标,围绕租金、税收、设备、品牌、立项等9方面,对入驻公司进行扶持,完善创新发展的平台。
为支持影视产业发展,无锡一面给出政策利好,搭建平台;一面充分整合资源,提升影视产业配套水平。“剧组管家平台为剧组的吃住行、场景、影棚、后期制作等方面提供一条龙式服务。”今年初,主旋律大片《中国机长》在无锡置景拍摄,监制李锦文对此大加赞赏。
更有不少无担保、融资难的小微文化企业也尝到了“甜头”。无锡农村商业银行太湖文化支行已经为包括影视产业在内的文化企业发放贷款20多亿元,交通银行用电视剧《非缘勿扰》的版权质押和公司信用担保手段,向慈文传媒放贷1亿元。无锡还推出文化旅游小微创业贷,资金池达到20亿元,申报企业均成功贷款。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