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7-01

  太原人杰地灵,但是思想守旧,容易满足现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太原群山环绕,给人感觉像是一个不世出之英才,而这里的子民也是如此,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像南方人那样愿意背井离乡去外地创业、打工的人少之又少。

  也正是这样的特性,让这座地理位置本身就比较封闭的城市更加难以飞黄腾达。然而想要进步,必须要看得到与别人的差距,并且认识到差距而奋起直追,这才能与时俱进。如果一味地抱有“不论如何我也说我家乡好,发展再慢我也热爱她”这样的心理,那么这座秀丽的城市就真的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必须民众改变思维,创业精神与创业思路跟上节奏,通过民营经济的崛起才能给太原注满能量。

  太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GDP曾经排在中部六省城市第三名,一众引以为傲的企业驰名华北、华中。但是在90年代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之后,太原的经济表现反而越来越弱,至2000年前后,几乎完全是依靠煤炭和钢铁来支撑,以至于这样的经济结构持续至今。虽然市里也在大力引进一些企业改变能源经济的比重,但是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毕竟在与其他大城市的竞争中,太原已经处于劣势,与人竞争企业资源和人才自然也是处于下风。

  有人说山西的能源支援很多省份,却没有得到回报,这话其实有些夸张。廉价资源调拨是有的,但是这样低回报率的支援为什么没有换得其他领域的经济往来呢?难道真的和经济思维方式无关吗?一切都只能归咎于被动因素吗?必须要有特别的规划和重点关照才可以发展吗?

  河南的洛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湖南的岳阳、常德,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市,为什么可以GDP一路逆转太原,实现三四千亿的规模?因为人家一直在找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知道落后就更要通过其他方式改变自己。而且人家这些城市是在郑州、武汉、长沙这些省会独大的省份实现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省会虹吸效应之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耿市长来了以后,太原的城建发展突飞猛进,市容市貌大幅改观,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与此同时,大家也应该看看别人的变化,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发展是不是真的够快。从宏观角度去长远的思考一下太原的发展在哪里,而不是一味的以热爱家乡为名义去捆绑这座城市,爱是没错的,但不可盲目,每一个太原人通过自己努力和进步的思维去改变这座城市,才是真正的热爱。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