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才工作进入体系构建新时代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7-03

  人才是发展的最大变量,是创新要素中的首位要素。近日,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作为指导和推动全省人才工作的总纲目、总抓手。

  6月6日,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人才工作政策,解读“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人才工作将继续坚持什么?又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五坚持五提升”将为人才们带来哪些新利好?交汇点记者带您一起走进发布会。

  坚持什么?提升什么?

  记者注意到,在此前注重工程驱动、政策推动阶段的基础上,此次提出的“五坚持五提升”着重构建人才工作体系,将系统推动人才工作在更高站位上、更大格局里、更实创新中,实现内涵发展、整体提升。

  《意见》共分为5个部分,共20条。

  坚持党管人才,提升政治引领力。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强化党管人才意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党管人才政治站位;深化党管人才内涵,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党管人才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压实党管人才责任,开展专项述职评议,强化考核与跟踪指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产才融合,提升人才驱动力。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融入重大战略主战场,调整优化人才布局;聚力产业园区主阵地,推动产业人才向园区集中,把园区打造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不断提升产才匹配度和人才贡献率;突出领军企业主力军,发挥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人才创新创业;用好人才金融主抓手,建立人才金融线上平台,创新人才金融产品,着力解决人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坚持工程牵引,提升人才集聚力。紧跟时代要求、紧贴发展需求,改进支持方式、提升作用绩效,全力打造人才队伍新质态。

  ──通过优化人才工程布局,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各阶段的人才工程体系;改进人才工程实施,推进评审制与认定制相结合,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人才工程绩效,突出资助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人才,加强社会评估和管理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筑牢人才工程基础,畅通人才对接联系渠道,打造“江苏人才信息港”,以重大活动、重要赛事集聚人才。

  坚持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创造力。围绕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建立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坚持把品德放在人才评价的首位,强化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健全人才流动制度,促进人才在区域、部门之间有序流动;激发人才创新动能,提高科研人才科技成果收益,支持人才“一朝致富”“名利双收”。

  坚持优化服务,提升环境竞争力。围绕人才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品质,营造人才服务氛围。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人才政府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人才服务领先之地;建设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培育人才市场发达之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行人才子女教育优先保障计划,健全人才健康服务保障机制,打造人才生活无忧之地;加快推进人才法治环境、诚信体系建设,支持产才城一体化发展,争创人才文化浓郁之地。

  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

  下一步,将如何推进“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落实?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王立平在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重抓人才、重抓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积极顺应基层诉求和人才期盼,加强人才团结引领,改进人才工程项目,强化人才科学评价,加强顶尖人才集聚。

  人才工作关联度高、耦合性强,需要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省里已把《意见》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目标考核。”王立平透露。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