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一线见闻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7-24

  在广东,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和体制机制创新,制造业正乘势转型升级,走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这一过程犹如烹制一桌高质量发展粤式大餐,“色香味”俱全。

  (小标题)“智”造增“色”:机器换人迎来热潮

  原本人头攒动、环境嘈杂的生产车间,逐渐由精密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代替。在广东,“智造力”正成为制造业企业标配。

  单条生产线的工人数量从160人降到51人、生产换型时间从45分钟降到9分钟、品质控制点从6个增加到108个……美的南沙工厂通过使用全智能生产线,实现效率和品质的双重提升。

  “工人少了,但产量在递增,成本效率品质方面改善明显。”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IO张小懿说,美的通过自动化、数字化的支撑,正在编织一张工业互联网。

  美的发展的背后,是广东制造业不断修炼“内功”的火热实践。

  走进拓斯达位于东莞的厂区,在工业机器人装配测试车间,近百台机器人排成5列,有节奏地进行出厂前的自动测试。不久后,它们将进入更多工厂的车间,成为生产的主力军。

  “智能制造引发机器换人热潮,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拓斯达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徐必业说,未来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重点布局工业传感器、标准工艺设备等领域。

  2018年起,广东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投入130亿元实施两轮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惠及3万多家企业,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1/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4%和31.5%,制造业提质增效进展明显。

  (小标题)创新添“香”: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国内研发成功“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识别速度从0.1秒降至0.001秒、商用跨镜追踪技术……过去4年,广州云从信息科技公司主攻技术研发,成长为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佼佼者。

  耀眼的成绩离不开研发支撑。云从科技总经理林明都介绍,公司研发团队已达700余人,其中80%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该团队瞄准“卡脖子”的技术难点潜心钻研,持续突破核心技术。

  云从科技的发展,是广东制造业把技术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缩影。

  近年,广东采取多项措施增加技术有效供给,先后出台“科创12条”等政策,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稳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创新“引力”效果渐显,投资加速向高端产业聚集已成趋势。目前,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超5万家,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万家,近两年翻了一倍多。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富士康、LG等一批投资过百亿美元的项目逐一落地。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