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09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论断。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谋划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指针。推动实现这一根本性变革,必须找准突破攻坚的方向和着力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发展成就,靠的就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质量效益优势。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对症下药。就银川来讲,我们长期面临着经济总量不大、发展层次不高、加快发展与提高质量、高端突破与补齐短板等诸多挑战,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倚重倚能和污染落后产能退出与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转型升级与集群培育等诸多难题,面临着创新要素吸附力不强、高层次人才等资源严重短缺和推动科学发展与干部能力不足、事业留人与招才引智等诸多考验和挑战。加快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紧盯问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施策,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银川目前遇到的发展困境,根子在发展理念上,是多年来粗放发展、低效发展、牺牲环境换发展逐步积累下来的。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和不利状况,首先要解决发展理念的问题,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和负担,在发展观念上动一次大手术,让旧观念、老路径腾笼退位,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补位进位,坚定不移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效发展道路,推动银川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定信心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忍受住发展方向、发展方式换轨带来的阵痛,理清思路,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做好银川经济新的顶层设计,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以银川都市圈规划建设为契机,开启银川发展的新局面。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扬长避短、有所取舍。要以做大做强做活实体经济为主,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为重点,以做成产业集群为方向,一方面引导支持存量产业扩规提质、完善链条、形成体系,提高生存力、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把招商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源头着手优化产业结构,高起点谋划布局,盯住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招引大项目,配套引进上下游项目,集中力量、久久为功,下决心用5到10年做成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集中精力攻坚,扶持几家行业领军的科技型本地企业,以点带面,利用市场机制助推全行业提升层次、发展壮大。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改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无形生产力,更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要坚定不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充分利用好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契机,围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科学设置政府机构,划清政府部门职责权限,彻底清理束缚市场活力和减损企业信心的不必要障碍,给企业增底气、添活力。要在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上持续用力,推动干部思想作风、工作方式转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发展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最多跑一次”“不见面、马上办”等高效审批模式,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加快推进综合执法机构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依法依规大幅提高违法经营成本,引导社会主体预期,加快推动形成公平竞争、合法致富的良好氛围。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做好人才工作。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争先出台了一系列留才引才抢才的好政策,给诸如银川这样的欠发达城市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真正的人才是渴望事业的。银川要准确把握人才的关注点,提高引才的精准性、针对性,想方设法为各路人才实现价值、成就事业筑好“巢”、搭好“台”、引好“凤”。一方面,要落实好、兑现好已经出台实施的“1+2+7”人才政策体系,巩固提升基本实用型人才的规模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围绕银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突出利于实现人才价值的引才政策导向,针对高端紧缺人才探索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把有限资源用在最关键领域,加快引进行业领军型、标杆型、权威型人才,示范带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创新引才、用才方式,善用“他山之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从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做起,加快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体系,把为群众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乡村是我们发展中的短板。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一支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对外宣传的文章。“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系统研究做好对外宣传的文章,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讲好宁夏故事、银川故事,吸引更多人来银川实地感受银川的美。要做好结合的文章,找准结合点。一方面擦亮旅游牌,积极推进全域旅游业态建设,打造城区周边的乡村民俗游、田园观光游,以东线水洞沟和军事文化主题游,西线的王陵、岩画、影视城等历史文化主题线路,打造“银川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要打好特色牌。葡萄酒产业是我们独有的特色优势产业,要研究、挖掘葡萄酒文化,利用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扩大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知名度、认可度,以一传十、以点带面,带动提升银川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