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争夺方面,深圳历来不遗余力。最近一段时间,深圳多个区拿出高额奖励争抢中小学校长。
日前,深圳盐田区教育局发布了一份公告,面向全国公开选聘1名优秀中学校长,选聘成功的校长将给予专项奖励补贴100万元,担任深圳市盐田区初级中学校长。
选聘基本条件有三项,一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具有初中及以上学段教师资格证。
二是需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在聘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少于2年,年龄在45周岁以下;或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且在聘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少于2年,年龄在50周岁以下。
三是有2年以上地级市(含市辖区)及以上公办初中(或九年制学校、完全中学)校长工作经历且目前在任。
盐田并非孤例。不久前,深圳光明区发布校长招聘信息,面向全国、市内公开招聘包括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校长在内的校长四名,受聘校长最高可获300万元人民币的人才补贴,聘用后需在光明区工作满10年。
南山区教育局也在今年发布招聘公告称,2019年将面向全国选聘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共4名。其中,深圳市外应聘者若获聘到相应岗位,将给予一次引进奖励费,最高可达税后100万。
以高额奖励吸引校长,在深圳多个区已成“惯例”。
早在2016年,龙岗区就面向全国招聘校长,引进的校长每人一次性获得安家费补助税后100万元。
宝安区则在2017年开出校长招聘条件:不仅有100万元奖励补贴,经评审认定为宝安区基础教育领域A - C类高层次人才的,还可获200万-300万元的奖励补贴。
为何各区都在“争抢”校长?
当前,深圳在加大新建学校的力度,招聘校长本身就是一种“刚需”。
一位本地教育界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高房价等因素的影响,深圳对全国教育、医疗方面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政府的奖励措施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弥补机制。
好的校长能够多大程度决定和提升一所学校的品质?
事实上,校长的理念往往直接影响学校的决策。以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学为例,今年该校公布了拟招聘的35名教师名单,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32人是研究生学历,3人是博士(后),阵容堪称“豪华”。
2017年,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原院长朱华伟出任深圳中学校长,成为深圳史上首位拥有博导头衔的中学校长。自此之后,深圳中学持续引进了一批高学历师资团队。
朱华伟曾在今年对媒体表示,要想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一个好校长,然后就要有一批好老师,教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一流学校毕业的教师,往往拥有更广阔的格局和视野,以及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因此更容易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越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
在很多家长看来,名校长往往就是学校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