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机器人之都遭遇人才缺失之痛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08-29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推进,当前限制机器人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关键不再是设备和技术,而是专业研发和应用人才的紧缺。”重庆青年智能制造孵化基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杜婧如是说。

  8月13日~16日,由中国科协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9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在重庆举行。

  尽管在本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5项比赛中,作为东道主的重庆代表队斩获6个一等奖、14个二等奖和11个三等奖,其中包括1个亚军和3个季军,但也难掩机器人行业相关人才紧缺的窘境。与竞赛同时举行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机器人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的教授刘荣表示,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来说,人才缺口未来或将达到300万~500万人。

  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业界普遍认为,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是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同时拥有这两大支柱产业的重庆,对机器人的需求之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重庆对人才也相当渴求。

  专注于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平台的杜婧表示,当前,工业机器人销量进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机器人工程师需求量将达到100万,用于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由于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刚刚兴起,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因此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荒问题异常突出。

  “重庆工业机器人培训学院力图一年内培养1500名工业机器人工程师,破解重庆智能制造人才瓶颈。”杜婧说。

  阻碍产业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专业人才缺口已经成为阻碍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已经完成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的企业,机器人后期维护运行成本及技术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各大汽车制造企业,也面临着没有充足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的后勤服务保障,使得在车型更新换代时,不是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而是投资建设新线,造成资金浪费,严重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

  受市场需求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480家机器人生产企业。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以及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汽车、电子产品、冶金、化工塑料、橡胶等行业是我国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几个行业。未来几年,随着行业的需要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会非常巨大。

  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所长、机器人领域著名专家毕树生指出:“专业研发和应用人才紧缺,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工业机器人行业将会畸形发展,甚至未发展便萎缩。”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