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要不要制造业?”
“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杭州经济的顶梁柱。制造业发展得好,杭州经济就会根深叶茂;制造业不景气,杭州经济就会步履艰难。”
近日,一场杭州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参加的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上,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杭州要补齐制造业短板。
头顶“数字经济第一城”光环的杭州,为何在此时重提制造、重视制造?对于产业结构为“三二一”的中心城市而言,发展制造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杭州的思考与领悟。
尴尬
制造业增速放缓成杭州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
看着8英寸大硅片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杭州一家半导体公司负责人的心踏实了。再过几个月,12英寸的大硅片也将进入量产阶段,一切渐入佳境。
回想起数年前,为了项目落地,他和团队几乎访遍杭州各个县(市、区)。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内,这个制造项目在杭州无处可落。
硅片的窘境,映射出杭州制造业面临的尴尬。在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杭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曾无奈感慨:制造业项目在杭州很难落地。
那么,杭州市的制造业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上,杭州市委负责人用一组组数据,立体展现了当下杭州制造业的方位和处境。
标兵渐远,追兵赶超。2018年,杭州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05亿元,仅为深圳的37%、广州的55%。2010年,杭州市工业增加值比成都、武汉高出500亿元左右。到2018年,这一数据已比成都、武汉分别少了1500亿元和900亿元左右,8年时间被赶超了2000亿元和1400亿元,杭州市生产总值也随之被两地赶超。紧随其后的南京,2010年时生产总值与杭州相差近1000亿元,而去年仅相差不到700亿元,靠的正是工业增加值的赶超,其工业增加值从与杭州相差500亿元,已追赶到仅相差100亿元。
总量不足,增速放缓。“制造业增速放缓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杭州市委负责人在大会上直言不讳。数据显示,最近5年,杭州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9%、5.4%、5.6%、7.0%和6.3%,除2014年外均低于生产总值增速。2018年全市制造业36个门类中,14个出现负增长。今年以来,杭州市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4个月跌破“荣枯线”。
投资下滑,后劲乏力。杭州市的工业投资规模从2014年的913亿元减少到2018年的566亿元,投资增速从2014年增长0.3%转为2018年下降11.3%,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9.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18.4%一路缩小到9.6%。近5年全市计划总投资规模超50亿元的工业项目仅5个,相比于武汉、南京等动辄数百亿的工业大项目,规模差距较大。
资源供给,明显不足。近10年来,杭州主城区公开出让住宅用地21566亩,出让工业用地仅8478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特别是近3年,杭州市住宅用地出让6175亩,而工业用地出让仅为1455亩,不到前者的1/4。
“忆往昔,杭州的轻工业曾是那么兴旺,空调厂、电扇厂、自行车厂、电表厂、杭丝联、浙麻、杭一棉、杭二棉、新华造纸厂、杭州食品厂等轻工业各门类工厂几乎都有,而且业绩都不凡,在全国亦小有名气,但这些年几乎都看不到、听不到了。”大会现场,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发言中不无感伤地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