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来源:聘聘发布时间:2019-10-11

  这些亮眼的数字,是中国奇迹的生动注脚。70年岁月荏苒,东莞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县蝶变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人才红利、创新力量与强大的制造业正在深度融合,使得这片仅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全球产业链关键而活跃的区域之一。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东莞以全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领,积极发挥区位与产业双重优势,推动协同式全域创新与高标准城市升级齐发力,重塑面向全球化的更高层次开放格局,向着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梦想启航。

  因改革而变

  从农业大县到国际制造名城

  “木棉树鸟笑枝头,桃树粘着青青果儿;雪豆花、紫荆花正开着。村外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软柔柔的稻苗,苍苍翠翠丛丛的蕉叶,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片生意。”

  这是著名作家陈残云的代表作《香飘四季》中充满农耕时代诗意的东莞。1949年,东莞县按不变价计算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0.83亿元,1950年东莞财政收入0.11亿元。到了改革开放前夕,东莞县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每年国家上交的粮食排在全国前三位。与其他粮食主产区稍有不同的是,东莞因为地利,靠近香港,每年有草制品、烟花爆竹、蔬菜水果等出口,1978年外贸出口达3938万美元。

  但是直到1978年7月,香港才给东莞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启蒙。彼时,香港商人张子弥来到位于虎门的太平服装厂,考察手袋制造工艺技术,寻求合作机会,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随即诞生。企业投产第一年,就获得加工费100万元,为国家赚取外汇60多万港元。

  太平手袋厂试吃外资“第一只螃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南方日报当时一篇报道写道:“小小手袋厂一根拉链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尝到改革甜头的东莞,在全国率先成立“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提供从工商登记到办理进口许可证等“一条龙”服务。这些创举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使东莞坚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台企以及随后而来的大型跨国外资企业,带动了国际IT制造业向东莞转移的进程。随着电子类企业的集聚,东莞制造业上下游配套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时任IMB亚洲区副总裁李祖藩说:“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

  此后,“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被频频引用形容东莞制造在全球贸易的重要地位。还有一组说法也广为人知:全世界1/5羊毛衫东莞造,全世界1/10运动鞋东莞造,全世界1/5的电脑东莞造……

  如今,改革仍在为这座国际制造名城提供不竭动力。作为最早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东莞在全国率先开展“先照后证”、企业集群注册、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等创新探索。如今在东莞,“刷脸”登录全省统一平台自主申报企业,在线填报商事登记、税务办理及在线刻章相关信息后,1个工作日内即可领取电子营业执照。最新数据显示,在东莞开办企业平均耗时仅为3.88天。

  今年,省委深改委批复同意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作为当年“四小虎”成员之一的东莞,又一次担纲起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的新使命。围绕产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和新旧动能转换不够充分两大问题,东莞突出对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制造业供给侧方面的要素进行改革,初步提出两大板块共22项重点改革任务。


  • 在线咨询

  • 免费热线

  •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