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去留选择是对一座城市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生活环境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宁波,何以成为全国制造业人才的“首选之城”?
一组数据、一种现象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6月,《2018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随机抽取了分布在全国的500万制造业中高端从业者样本进行研究,同时选择了天津、深圳、苏州、重庆、宁波、武汉等6个国内制造业发达城市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形成全国制造业人才画像。
在涉及宁波1000多名制造业人才的问卷调研中,当被问及选择在宁波工作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实体经济基础雄厚,制造业发展充分,机会多”,占26.70%。
宁波的实体经济基础有多雄厚?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家,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主要聚集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其中57.1%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92.9%的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拥有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正部署加快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基地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根据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发布的《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宁波拥有5219家智能制造企业,位居全球第七,制造业从业人数达101.52万人。也就是说,在宁波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从事与制造业相关工作。
在宁波,还有一种现象叫做心无旁骛做制造。申洲国际目前股市市值超过1500亿元,入选“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然而市值带来的真金白银的荣耀,董事长马建荣并不太关心。
他对此轻描淡写:“我是一个笨人,只做从一根棉线到一件衣服这样一件事情,用儿时的经历做比喻便是‘那时候冬天奶奶腌的咸菜是全村庄里最好吃的,很多人都来吃’。”
1999年,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销会上,目睹中国钢琴无人问津的尴尬,时任宁波北仑钢琴配套厂厂长的陈海伦暗下决心,要制造出世界一流的钢琴。
记不清此后的几千多个日夜了,从零碎的配件制造,到主打核心部件,再到自主品牌的研发和生产,陈海伦和工人步步攻坚,“海伦钢琴”的名头已然成为世界钢琴行业里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民族品牌。
一块电池,一掌可握,有一群人却为此奋进了65个年头。在双鹿电池创办之初,这里仅仅只有7人小作坊式的手工生产。